第1章 苦逼皇帝(1 / 2)

他是奸细 藏宝猎人 1474 字 9个月前

时光回到三十多年的一个冬日,大明国的政治中心,北京,那时叫顺天府。</P>

一连几天的北风过后,寒气逼人,大地滴水成冰。以致天刚一擦黑,衔上就很少看到行人了。</P>

这一方面是天气寒冷的缘故,另一方面,与战乱有关。</P>

虽然与闯王的交战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原一带,但战争对北京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经济方面。</P>

此刻,在紫禁城里的养心殿里,坐着一个中年人。他面色苍白,双目无神,满脸的忧虑,并剧烈地咳咳着。</P>

并不时看着窗户,呆呆发愣。</P>

他就是紫禁城的主人,珍珠的外公,大明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朱由检。</P>

从初冬开始,他就感染风寒,一直到现在为止,已经好几个月了,病情仍不见好转。</P>

太医多次劝说他,不要太劳累,好好休息一段时间,病情就会好的。</P>

反之,病情就会加重。</P>

但是国家正在多事之秋,有那么多的事等待他处理,他又怎么能静下心休息呢。</P>

此时已是深夜,取暖炉的柴火已熄灭了。他也没有再往炉内加柴,殿内的气温急剧下降,和殿外几乎无异。</P>

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鼻涕都流出来了。</P>

他用手擦去嘴边的唾沫,喝了口水,思绪终于回到了现实中来。</P>

他的目光又重新回到了桌子上。</P>

此刻,他案头上放满了卷宗,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全国各地文武官员送来的奏折。</P>

折子上的内容一点也没新意,就像约定好的一样,内容大同小异。无论是地方,还是军方,都一个腔调,诉说自己所面临的困境:缺钱,缺经费。已经缺到极致,许多该办的事,因为缺少财政支持,而不得不取消。</P>

甚至连剿匪这样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社会能否安全稳定的大事,也因缺钱,军方大佬剿匪的积极性也松驰下来。</P>

他们在奏折中恳请崇祯帝能正视他们的困难,赶快履行国家责任,拨发经费。否则,下边的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P>

军方措词更是直接,说因为军饷的问题,商洚地区一支剿匪的队伍,已经发生兵变,集体投敌。</P>

正是这一消息,引起了崇祯更大的忧虑。</P>

地方财政困难,还可以自行解决。他们有地方税收,只要行为上节俭一些,减少一些浪费,少往腰包里装一些,紧紧腰带,是可以挺过去的。</P>

特殊时期嘛,应该特殊对待。</P>

地方应该理解政府的难处,在这关键时刻,地方和中央只有互相理解,才能走出困境,合作共赢嘛。</P>

而军队就不同了,他们到处流动作战,每天都在更换作战区域,钱粮日耗损失巨大,一旦失去了钱粮供应,一天也难以维持。</P>

下乡去和民争利,那与匪兵有啥区别?</P>

因此为了保持军队的战斗力,即使再困难,他也没断过对军队的供应。</P>

但是随着战争的扩大,即便对于军队,他也感到开始力不从心了。</P>

民间不能再盘剥了,过度的压搾,使民间极不稳定,到处都充满了火药,随时有爆炸的危险。</P>

河南,陕西,四川,几乎全被土匪占领,随着土匪势力的进一步加大,皇权己受到了极大威胁,并正在被排挤出这些地区。</P>

这进一步压缩了国内征收税赋的空间,</P>

为了解决财政危急,使前线将士衣食无忧,安心剿匪,崇祯绞尽脑汁,能想的办法都想了。</P>

有大臣给他出主意,建议他在政府控制区内,加重农民税收,把政府的困难,转嫁到农民头上,以此来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P>

崇祯没有釆取他的意见。</P>

他知道现在中原大地之所以出现这个局面,就是因为地方政府无节制地盘剥农民造成的。老百姓生活不下去了,不造反,只有死路一条,能不反吗?</P>

除了官府日益加重的税收,逼迫农民揭竿而起的另一个原因,便是各地豪强地主,对农民土地的侵占。</P>

农民赖以活命的土地被日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使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本,迫使他们成了无业游民,再碰上饥荒,老百姓为了活命,不反才怪呢。</P>

崇祯曾数次下旨,要地方官府,视当地情况,适当减少农民税收,给农民一个生息的机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