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即位后,也意识到这伙人对政权构成的威胁,一直对此案分外重视。</P>
他尝试了许多方法,试图破案,都遭到了失败。</P>
最后,他转换思路,决定还是从调查万忠做起。</P>
万忠是此案中唯一出现的名字,是盗宝的组织者,如果能找到有关他的信息,无疑是找到了破案的突破口,意义重大。</P>
但在对姚彬的审讯中,他一口咬定与此人并不熟悉,只是从属关系,万忠的命令,他要绝对服从。</P>
对于万忠的相貌长相,姚彬曾有过描述。根据他的口供,官府给这个关健人画了像,以作为寻找犯人的依据。</P>
在万忠的身份认证上,官府推断这个人不会凭空出现,应和皇室交往密切。很可能有在崇祯朝某部任职的经历,有一定的社会地位。</P>
但是拿此画让许多前朝官员辨识时,都直摇头,说不认识。</P>
后来有人提醒,这个人既然在朝堂上没出现过,那会不会来自隐蔽战线?</P>
大明国是个奇葩的国度,除了大大小小的官衙,他还有许多特殊的部门,如六扇门,锦衣卫,东西厂等。</P>
这些衙门不在公开场合露面,但权力大的惊人,部门主管一般都由皇上直接任命。由于职业需要,这些人的身份都极保密。</P>
按照这个思路,人们找到了一个和万忠长相十分相似的人物。</P>
他就是东厂提督张信。</P>
张信原本是宫中的掌印太监,后来去了东厂。专门干为朝廷搜集情报,排除异类的勾当,在任上很有成绩,深得崇祯宠信。</P>
虽然身为一个恐怖组织的掌门人,位高权重,但他为人低调。除了本职工作,从不出席朝廷举行的公开活动,因此除了东厂内部人员外,认识他的人不多。</P>
在他任提督期间,是东厂发展的又一个小高峰。手下人才济济,各路英豪争相来投,盛况空前。</P>
多尔衮进京后,曾第一时间派人去接管东厂,企图收编这个组织。但迟了一步,该机构早已人去楼空,包括所有的机密文件,也都一律焚毁,人员都去向不明。</P>
传言他们被张信成建制地带走了,去了哪里,没人知道。</P>
按理说,这么一帮人,无论去哪儿,都会留下踪迹的。</P>
但事实上,自他们离开京城那天起,就如同泥牛入海,再无踪迹可寻了。</P>
这不奇怪,张信是搞情报的,善于掩藏,但藏这么深,实在出人意料。</P>
除了相貌上有些像,和万忠联系在一起的原因,还因为在姚彬被劫狱案中,作案人有明显的张信手法。</P>
为了追捕这伙人,朝廷动用了最精锐的情报力量,四处明查暗访。</P>
但这伙人太善于隐藏了,无论怎样努力,硬是没查出万忠丁点儿的消息。</P>
他和他众多的伙伴,及那笔巨额财宝,都仿佛从人间蒸发了一样。</P>
他们去了何处,似乎成为了一个永远无法破解的谜。</P>
康熙曾在内部主持召开过一个专门针对此案的会议,根据多年的情报汇总,研究这些人可能的去处,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发表各自对此案的看法。</P>
这些人都是长年关注姚彬案的关键人物,由于长期找不到这伙人的踪迹,他们中有的人,开始失去了耐心。</P>
甚至质疑这个案子的财宝份量,被姚彬夸大了。实际上这个案子所牵扯的财宝数量,没那么多,只是很少的一部分。</P>
万忠是否是张信本人,有待证实,他带走的皇家公主,也缺少证据。</P>
因为除了三个皇子逃出,并下落不明外,民间并没有崇祯有女儿逃出的传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