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族学将停(2 / 2)

韩霜锦放下了手中的毛笔,然后把写好的纸递给了福伯:“这个帮我送到宗祠去。”</P>

“是。”</P>

福伯没有多问,他知道小姐是个有主意的。</P>

“就先这样,去忙吧。”</P>

韩霜锦摆了摆手。</P>

“是。”</P>

韩氏宗祠,大堂。</P>

“放肆!实在是放肆!”</P>

坐在正中心的韩兴邦看着韩霜锦送过来的信,那上面的意思很清楚,日后有关韩氏族学她不会再出一分银子,而且韩氏布庄还有食锦小店的那些名额她也不会再给族中。</P>

“这女人莫不是疯了?”</P>

其他族老听到了这消息简直是大惊失色,若是没有韩氏布庄在后面撑着,他们怎么能够像现在这个样子作威作福?</P>

“她怎么敢做出这样的事?这是准备把整个家族的名声都给丢了?”</P>

“这族学那个时候可是她说要折腾,我们才给韩升平几分面子,让她把这个族学弄起来。”</P>

“她让女子入学一事我们可挨了不少骂名,她如今可倒好,一句话就要什么都不做了,她哪来的脸?”</P>

“韩霜锦究竟有没有把宗祠放在眼里?怎么?她是觉得如今自己厉害了,什么事都可以让她说了算了?她究竟有没有把我们放在眼里!”</P>

“行了,都别说了。”</P>

韩兴邦脸色铁青,他未曾想过韩霜锦居然会直接把给族学的银子停掉了。不,其实也不能说是直接把银子给停掉了,而应当说,她分明就是想让自己丢脸,居然说以后族学的具体支出都要让她审核确定没有任何问题之后才给。</P>

凭什么?她还真以为整个韩氏没她不行了?</P>

“如今要怎么做?”</P>

一个族老看了眼韩兴邦,他知道韩兴邦和京中贵人有联系,贵人对韩家可不怎么喜欢,要不然才不会让韩兴邦折腾出这么多事来呢。</P>

“把这件事公布出去。”</P>

韩兴邦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让大家知道,不是我们要断了她的财路。”</P>

“成,听你的!”</P>

族老们摩拳擦掌,他们倒是要看看,这事要是被人知道了,韩霜锦还怎么做她高高在上的韩家主。</P>

京都,瑞王府,书房。</P>

“殿下,夜深了,该歇息了。”</P>

杨无悔看他这么操劳,轻轻地提醒了一句,而后送上了参茶。</P>

“你有心了。”</P>

唐明荣喝了口参茶,淡淡地说:“这几日我总是心绪不宁的,不知道安排下去的事…”</P>

“王爷放心,一切尽在掌握之中。”</P>

杨无悔恭敬地应了声,又说:“如今韩霜锦可是自顾不暇了,短时间怕是回不来了。”</P>

“单单是这样还不够。”</P>

唐明荣摇了摇头,冷冷地说:“如今韩氏到底是刚刚得了皇祖母的青睐,望月楼和景荣布庄若是后面一同做起来了,进账只会多不会少。”</P>

“属下明白。”</P>

杨无悔应了声,说:“那景荣布庄如今可是还在闹鬼呢,没什么人愿意去。”</P>

“本王并不这么觉得。”</P>

唐明荣摇了摇头,温声说:“若真的闹鬼,那为什么韩霜锦还要让人把布庄买下来?”</P>

“或许是因为,银子不够了?”</P>

杨无悔微微蹙眉,轻声说:“王爷,此事属下会继续安排人去查的。”</P>

“交给你,本王自然是放心的。”</P>

唐明荣点头,笑着说:“还有一月便是本王大婚的日子了,这段日子,我不希望有任何差错,能明白?”</P>

“属下明白。”</P>

杨无悔恭敬地应了声,突然想到了什么,又说:“那安排过去的安姑娘?”</P>

“不过是个花魁罢了,若是她自己拎得清,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日后韩府就给她管,若是拎不清,想着攀附本征,你知道怎么处理。”</P>

唐明荣听到这个疑问也没有犹豫,摆了摆手,语气淡淡地。</P>

“是。”</P>

公主府,书房。</P>

“殿下。”</P>

灵芝送上了热茶,看着唐清璃头疼不已的样子,有些心疼地说:“该歇息了。”</P>

“还早呢。”</P>

唐清璃摆了摆手,叹了口气说:“都是一群贪生怕死,只会趋炎附势拍马屁的!”</P>

“殿下…”</P>

灵芝听了这话吓了一跳,殿下这是还在操心今日上朝的事。</P>

今日上朝的时候,底下有奏折送上来说今年开春天气不好,估计要延迟播种,可能会影响百姓的收成,建议陛下调整一下今年的税收。</P>

这本来是一个挺正常的提议,南安帝也有这个想法,结果瑞王却直接站出来斥责这些百姓不老实。</P>

明明手底下的官员送上来的奏折每一个都写着风调雨顺,什么事情都没有,而且特别适合种田,说不定还能够大丰收,怎么就变成了天气不好暂缓播种?</P>

瑞王一开口,送上奏折的官员脸色就不大好了,他没想到瑞王会说这样的话,这是直接把天下所有的百姓都骂进去了。</P>

还没等他在说话,齐王也站出来说话了,说瑞王说得对,百姓就是在寻借口,让陛下一定要好好查清楚之后再做定论。</P>

两位王爷都开口表明自己的态度了,南安帝便看向自己那两位不说话的儿子。</P>

唐明琅很直接,他说自己不清楚这件事是真是假,所以不方便直接开口,让父皇还是要安排人查过之后再下定论。</P>

而唐明雩的话则让唐清璃有些意外。</P>

他先是列举了一下南安帝在位以来的赋税还有百姓收成的比例,而后又言明了奏折中送上来的具体位置,说这应当并不是全国都是这样,只是不分情况。</P>

既然只是部分情况,那就好说了,唐明雩觉着可以查清楚这部分地区的天气是不是真的不好,若是真的,那就可以酌情减轻当地的赋税,而其他地方的就还是不变,这样才不会让民心浮动。</P>

不得不说,他这样的解决措施讲出来,唐清璃都颇为赞同,就更别说坐在龙椅上的南安帝了。</P>

唐明雩得了嘉奖也没有表现得特别激动,而是说这是自己应当做的,便直接退回了原位。</P>

既然南安帝准备将此事依着这个方式处理,那事情就应该告一段落了。</P>

结果,又有朝臣上书恳求陛下要以江山社稷为重,把太子之位给定下来。</P>

这下好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冲着唐明雩来的,毕竟方才南安帝刚刚夸了唐明雩,结果后面便来了一个要立太子的上书,这说是巧合,唐清璃都不信。</P>

果然,南安帝的脸色一下就不怎么好看,看向唐明雩的目光中晦暗不明。</P>

唐清璃便是在这个时候大大方方地站了出来。</P>

“李大人,父皇如今正值壮年,太子一事其实也未必要在这个时间匆匆定下。”</P>

唐清璃四两拨千斤,干脆地替南安帝回绝了这个提议,又说:“如今整个南朝在父皇的治理下井井有条,又有什么江山社稷不稳定的说法呢?李大人莫不是听到了什么风言风语?”</P>

“自然没有!”</P>

这位李大人听了这话连忙跪了下来,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陛下明鉴啊!”</P>

“没有就是最好的啦。”</P>

唐清璃笑了笑,又补了一刀:“不然我还以为李大人听到了什么不好的话却藏着掖着不和陛下说呢。”</P>

“好了,璃儿。”</P>

南安帝心情一下就特别好,谁说公主参政无用的?这唐清璃简直就是自己的嘴替!说出来的话让南安帝舒爽无比。</P>

“陛下,虽然公主说的有道理,但毕竟太子之位也空了许久,陛下还是要有所打算才是。”</P>

又一位忠臣站了出来,唐清璃眨了眨眼睛,不出意外的话,这一个应该是二皇子唐明荣的人。</P>

“爱卿说的也有道理。”</P>

南安帝点了点头,突然想到了什么:“既然如此,这康南郡赋税一事就交给你们一同去处理吧。”</P>

“是。”</P>

四位王爷知道这是南安帝在考验自己,当下便直接应了下来。</P>

“朕给你们的要求也很简单,一月之内调查清楚此地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前几年这地收成几何,赋税应该在什么区间。”</P>

“南安帝敲了敲桌子,又说:“把自己查到的东西写成奏折送上来,朕会看的。”</P>

“儿臣遵旨。”</P>

四人齐齐应了声,都知道这是南安帝对他们的考察,一个两个都严阵以待。</P>

“陛下,还有一事。”</P>

一武将看目前局势大好,连忙站了出来:“日前边境传来消息,那该死的外邦居然联合了匈奴人想要对我们的城池下手,已经纠集十万大军迫近了!”</P>

“你说什么!”</P>

南安帝脸色铁青,他看向那武将,冷冷地说:“这么重要的事情为何不说?”</P>

“臣惶恐,实在是晨间才收到的消息。”</P>

武将的头重重地磕在了地上:“还请陛下发兵!打退外邦,扬我国威!”</P>

“不行啊陛下,万万不可!”</P>

苏定生听了这话连忙站了出来,恭敬地说:“陛下,如今局势不明,我们若是贸然发起战役,怕是会错失先机啊!”</P>

“陛下,苏大人所言甚是!”</P>

又有两个人站了出来,他们和苏家一直以来都来往紧密,如今苏定生发话了,他们自然是要力挺苏定生。</P>

“陛下三思啊。”</P>

陆陆续续又有几个人站了出来,他们都是不赞同南朝打仗的。</P>

“爱卿,你怎么看?”</P>

南安帝脸色淡淡地,谁都看不出他如今的心情。</P>

“陛下,臣认为,我们不应当操之过急。”</P>

常安王犹豫了一下,跪了下来,温声道:“如今还不清楚这外邦与匈奴究竟是如何勾结到一起,也不清楚他们的目的,贸然出兵不可取。”</P>

“陛下,儿臣不这么认为。”</P>

唐明雩又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他直接跪在了地上,沉声说:“如今外邦与匈奴大兵压境,若是我们置之不理的话,岂不是落了下风?到时候百姓会认为我们放弃了他们,心生不满!动摇江山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