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服从多数,这就是政事堂的规矩!</P>
其实长孙无忌哪里愿意让李绩前往西域?李绩与山东世家的联系千丝万缕,与关陇集团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双方敌对的态势远远胜过合作,几乎凡是他长孙无忌赞成的,李绩统统都要反对……</P>
可他若是反对,出了丢损颜面之外又能如何?</P>
改变不了大局。</P>
故此,长孙无忌又续道:“只是西域局势糜烂,即便以英国公之文韬武略亦无法在一时半刻之内稳定大局,微臣提议在众皇子之中择一聪慧之人陪同英国公前往西域,一则可以帮助英国公处理军务,一则亦可锻炼陛下诸位皇子的能力。吾等之辈终究会老去,天下风云激荡从来亦不会有风平浪静之时,若是将来朝中人才青黄不接遇事无人可用,岂不烦恼?这天下是陛下的,将来亦是陛下众位皇子的,何不现在就锻炼皇子们的能力,将来方能撑得起这老大帝国?”</P>
李二陛下甚是欣慰。</P>
正如长孙无忌所说,等他百年之后,这锦绣河山皆要传到自己的儿孙手中。说到底,他李家才是这诺大帝国君临天下的真正主人!</P>
现在储君之位稳固,自己亦不曾再动过易储之心思,众位皇子自然也就偃旗息鼓,不再妄想。若是当真能够如长孙无忌所言将诸位皇子的能力培养起来,未来兄弟齐心治理大唐,岂不是最完美的结局?</P>
哪怕那个时候自己埋入皇陵,怕是亦会心满意足!</P>
况且知子莫若父,自己的儿子能力如何,他这个做父亲的怎会不清楚?令他骄傲的是,他的任何一个儿子拎出来都当得起一句年青俊彦的赞赏,哪怕是最浑不吝的齐王李佑,沉下心办事的时候亦能有着出色表现,更遑论比他远远优秀的多的太子、吴王、魏王。</P>
甚至就连几个小的诸如蜀王晋王,都展露出超人一等的学识和能力!</P>
的确值得培养……</P>
李二陛下看着房玄龄和岑文本,问道:“二位以为辅机之提议如何?”</P>
这种事情谁会反对?</P>
爹打江山儿坐殿,这是千古不易的至理,反正整个大唐都是人家的,只要不是瞎折腾动摇国本,何苦妄作恶人?</P>
二人皆道:“臣等附议。”</P>
李二陛下捋须微笑:“那诸位且看看,谁辅佐英国公去西域为佳?”</P>
房玄龄和岑文本稍作沉吟,长孙无忌已然说道:“依微臣看来,魏王泰最佳。”</P>
李二陛下稍稍点头,李泰是他最喜爱的儿子,才学能力样样出类拔萃。心中满意,不过并未敲板定论,而是看着房玄龄和岑文本,他尊重宰辅的意见,若是这两人反对,他心里不会太舒服,但是不会一意孤行。</P>
房玄龄与岑文本稍做沉思,齐声道:“臣等附议。”</P>
长孙无忌见到李二陛下喜色颜动,趁热打铁道:“帝国现在日新月异繁华昌盛,诸多新生事物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吾等老臣已然渐渐感到心力交瘁,难以为继。陛下,依老臣之间,何必趁着吾等尚未老去之时,对新生代的官员多多培养、多多扶持,使得更多的年青官员可以同众位皇子一般经受历练,异日亦可成为中流砥柱,保扶大唐顺利过渡?”</P>
房玄龄与岑文本对视一眼,皆看出双方眼底的隐忧。</P>
长孙阴人不说话则已,一说话就专挑陛下爱听的说,定然有所图谋……</P>
可是这种事情正是每一个政权都必须经历的更新换代,这个时候培养年青官员能够更有利未来政权的平稳过渡,否则等到这一茬名臣武将老去,新生代却因为缺乏历练导致青黄不接,岂不是朝政动荡、天下飘摇?</P>
李二陛下沉默一下,看着长孙无忌问道:“辅机有话,当可明言。”</P>
长孙无忌拱手道:“诺!老臣请陛下下诏,将皇子当中如太子、吴王等,将老臣当中如李绩、褚遂良等,将年青官员如马周、房俊等,调入政事堂,赐予其参政之权。”</P>
房玄龄一揪胡子,心里大骂:这个老东西,果然阴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