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四儿胡同。</P>
半晌午的时候,张乙己一直在胡同口的大槐树下乘凉。</P>
只等到有人出现在巷子里的时候,他才提溜着几个麻团和驴打滚,踢踢踏踏的往家走。</P>
这要是搁李闯进京那会儿,他即便手中有俩钱,也不敢如此显摆。</P>
那时候,他把家中的铁锅藏在了茅厕里,这才躲过了大顺军的搜刮;当时多少当官的,都被拷饷闹得家破人亡。</P>
自从汉阳兵进京后,通过打击地痞流氓和以工代赈,迅速恢复了京城的治安,使得他又重新放下了心。</P>
……</P>
此时,巷子的街坊遇到他,都会主动打声招呼:</P>
“咦!这不是张二爷嘛。</P>
刚刚有汉阳兵来咱们胡同,说是招人搬砖瓦和木材,要重修外城的城楼。</P>
他们给出的工钱,可是不老少:</P>
大工一天给五十个铜子;卖力气的,也给二十个。</P>
您怎么不去试试!”</P>
张乙己闻言,感觉像是被侮辱了一般,脸色气得涨红:</P>
自己堂堂一个读书人,难道还要去跟一些苦力抢饭吃!</P>
他故意砸吧着嘴,像是回味什么似的开口道:</P>
“这不,刚刚去护国寺喝了碗豆汁,又尝了份杂碎汤;这眼看着就快半晌午了。</P>
我可没那工夫去卖苦力。</P>
再说了,我堂堂一个读书人,虽未进过学,但好歹识字;到衙门里谋份差事,哪哪都要比卖苦力强。”</P>
和他打招呼的侯三,明显听出他对自己刚刚的说辞有点反感,立马道歉道:</P>
“瞧我这张嘴!</P>
您张二爷再怎么落魄,那也犯不上去出大力!”</P>
张乙己听他这般说,脸色才稍稍缓和,也开口问道:</P>
“你也吃过了?”</P>
旁边的一个街坊立马抢着道:</P>
“张二爷,你还不知道吧。</P>
自从侯三……侯三爷家的二小子被选中,当了汉阳兵的那什么预备役后,每月都能有一两银子的月俸。</P>
并且,侯三爷家已经免了丁税和杂役。</P>
现在,他们家的生活,可是咱胡同里的头牌日子!</P>
可惜了我家的小子,太过的瘦弱,没被挑上;要不然,我也可以享享清福喽!”</P>
“哈哈,王五,你也不差什么。</P>
你家的小子不是跟着大工学瓦匠手艺嘛。</P>
我可是听说了,驸马爷有意对外城进行重修。</P>
到时候,你家小子就是铁饭碗;你的好日子,还在后面呢!”</P>
“……”</P>
看着相互恭维的众人,张乙己越发觉得日子没了滋味。</P>
自从那位王驸马进京后,似乎周围人的日子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好;只有他还在吃老本,原地踏步!</P>
他又想起先帝和李闯在京师的时候。</P>
虽然那时大家的日子都一样的糟心;但好歹经过比较后,自家还是有些许的优越感!</P>
真不行,就塞点银子打点,到衙门里谋份书吏的差事得了!</P>
……</P>
正在这时候,有衙役在胡同口鸣锣,口中还在不停的念叨着:</P>
“捷报、大捷!</P>
驸马爷的汉阳兵,已经全歼了鞑子的左翼先锋。</P>
那个什么智顺王尚可喜的,正在衙门里受审呢!</P>
各位老乡,有感兴趣的可以去旁听。”</P>
张乙己一听衙门有审讯,立马留了心。</P>
于是他快速的跑回了家,丢下手中的点心、换了身长衫后,就跟着人群来到了顺天府。</P>
来到这里,他才发现此次庭审不一般:</P>
往常都是吃瓜众围观的比较多。</P>
这次在衙门口,却整整齐齐的站着好几排身着红胖袄的将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