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登基大典(2)(2 / 2)

这样吧:</P>

驸马王国梓自先帝十六年以来,奉旨平湖广,剿张献忠,败李自成;劳苦功高、忠义可勉,特升任京卫指挥使!”</P>

当这道任命一出,大殿上的群臣都是哗然。</P>

原因很简单:</P>

如果龙椅上坐的是朱元璋,那这一道命令,实可谓是恩宠有加。</P>

因为大明刚立国的时候,京卫指挥使掌统卫军,番上宿卫,护卫宫禁,守御城门,拱卫京师。</P>

可以说,当时的京卫指挥使,是权倾朝野,非皇帝亲信不能担此要职。</P>

但自从朱棣登基之后,他就感到一个衙门集权太过严重,对皇权是一种威胁。</P>

所以,他就有意分化京卫指挥使司的权柄。</P>

到了明末,原归属京卫指挥使统辖的锦衣卫,早就成了只对皇帝负责的天子亲军;他们任何的奏报,都不需要经过京卫衙门。</P>

至于它下面统辖的其他十几个京卫,有的已经划归团营管辖;有的则划归了御马监。</P>

总之,这个衙门经过好几次拆解后,已经只剩下一个空壳,根本没什么实权。</P>

皇帝这样的封赏,根本就是口惠而实不至。</P>

……</P>

王国梓对此,倒是处之泰然;他根本不理会身边或同情、或幸灾乐祸的众人。</P>

龙椅上的朱慈烺,也想从他脸上捕捉哪怕一丝的表情。</P>

可是,令他失望了。</P>

王国梓的表情管理很到位,脸上竟一如既往的平静无波,没有泛起哪怕一丝的涟漪!</P>

突然,这时候王国梓不经意的一抬手,吓得朱慈烺就是一哆嗦;周围的大臣疑心这是要摔杯为号,也纷纷退后了几步。</P>

王国梓将这一切都看在眼中。</P>

他哂然一笑,走出朝班,对着上首的朱慈烺屈膝一礼道:</P>

“臣王国梓,叩谢天恩!”</P>

朱慈烺见罢,才知道王国梓不是要向自己发难,忙扯出一丝笑意,开口道:</P>

“姐夫无需多礼。</P>

你是我大明的中流砥柱;即便封王,那也无可厚非。</P>

如今,大明民生凋敝;内有流寇屡剿不止,外有鞑子虎视眈眈。</P>

大明的社稷,还得多多仰仗姐夫;内外诸事,朕也要向姐夫多多请益……”</P>

正在朱慈烺倾力表演着雷霆雨露的时候,一名御史突然开口道:</P>

“臣身为监察御史,需风闻奏事。</P>

我朝早有祖制,宗室不得干政,更不得结交文武大臣。</P>

驸马王国梓,不仅违背祖制,私练军队;而且,朝中的大臣,也多与他勾连。</P>

陛下,按照祖制,应当圈禁……”</P>

“够了!”</P>

此时,朱慈烺突然开口,对着这位御史怒目圆睁的呵斥道:</P>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P>

姐夫有大功于社稷,岂可与一般宗亲、勋贵同日而语。</P>

爱卿,你不必多言,朕自有思量!”</P>

“……”</P>

……</P>

大典过后,吴珄快步上前,对着王国梓道:</P>

“祸事了!</P>

驸马爷,今天陛下的所作所为,可谓是来者不善。</P>

他先是用功绩,对立您和朝中大臣的关系;临了,还不忘挑拨你与宗室、勋贵之间的关系。</P>

不管是封王,还是册封京卫指挥使,都是有意在分您的权柄。</P>

驸马爷,您可得小心了!”</P>

王国梓回头看了一眼皇宫,对着吴珄道:</P>

“吴大人,你认为这一番唱念做打,对我有任何影响嘛?!”</P>

“……”</P>

看着吴珄若有所思的样子,王国梓悠悠的道:</P>

“不过,吴大人说的也对。</P>

小朋友不听话,是该打打屁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