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化淳原本以为:跟着这位驸马爷做监军,会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P>
事实告诉他:</P>
自己还是想的太过简单了!</P>
首先,这位驸马爷实在是百无禁忌。</P>
每当遇到路有饿殍时,他都会吐槽崇祯几句,这简直是大逆不道。</P>
曹公公拖着带病的身子,每天被要担惊受怕几次,每每都要出一身的冷汗。</P>
不过,这样被虐着虐着,他竟然感觉身子轻快了不少,就连沉疴都有了转好的迹象。</P>
不过,做王国梓的监军,说轻松也真的很轻松。</P>
军队这样一路平推,让他重新看到了大明帝国的辉煌。</P>
唯一比较吃力的,就是写捷报比较费笔墨以及脑子!</P>
……</P>
其实,说起曹化淳这个娃,那也是比较悲催。</P>
他家境寒微,十二岁就入了宫。</P>
换句话说,就是他身体某部位的零件刚刚打磨的差不多了,就被一刀噶掉!</P>
不过,曹公公身残志坚,坚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P>
就这样,他通过刻苦钻研,诗文书画无一不精,深受当时的司礼太监王安的赏识。</P>
后来,好运降临,他被指派到信王府,陪侍当时的五皇孙朱由检。</P>
信王看他聪慧异常,也对他极为信重。</P>
接着,就是信王登基,他成为东厂的厂督。</P>
不过,他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在崇祯十一年的时候就提了回乡养病的辞呈;次年,他才蒙允告假还乡。</P>
换句话说,历史上,直到崇祯十七年京师被攻破后,他都还在天津老家疗养。</P>
这样的人,本该很快被历史所遗忘。</P>
不过,当时开城门跪迎李自成的文官和勋贵集团,需要数个靶子来转移民众的视线。</P>
而曹公公作为前朝的东厂厂督,又赋闲在家,大小长短正合适,就被文官们提溜出来,成为造谣的对象。</P>
当时,顺天府杨博、宛平杨时茂等分别上疏,参告曹化淳“开门迎贼,贼入城,挺身侍从;今清入都,又复侍从,此卖国乱臣,虽万斩不足服万民心。”</P>
这样的诬告,曹公公自然不敢认了,极力自辩。</P>
满清的摄政王多尔衮都看不下去,对这些文人的诬告进行了批示,言明曹化淳“无端抱屈,心迹已明,不必剖琛,该部知道。”</P>
可见,这时候的文人,已经到了节操掉了一地都没工夫去捡的地步了!</P>
……</P>
说回到现在。</P>
由于王国梓的意外穿越,历史已经小小的转了一个弯。</P>
荣养的曹公公,又被崇祯帝给返聘了。</P>
至于为什么会被召回,那也是有说头的。</P>
自崇祯抄了陈演及其党羽的家之后,虽然获得了海量的金银,但他跟文官阶层之间的矛盾,已经公开化了。</P>
如今,京师的局势,正如孟子所说的那般:</P>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P>
翻译一下,就是君臣已经撸起袖子,相互挑衅似的互怼:</P>
来呀,相互伤害呀!</P>
……</P>
这时候的崇祯,已经不相信甚至是不敢用朝上的衮衮诸公了;他转而开始重用起身边的宦官。</P>
想想当初他弃魏忠贤而选择文官,现在又来了一次大逆转,不得不让人觉得很是讽刺。</P>
在这种情况下,在天津赋闲了六年的曹化淳,被重新招了回来,安排给王国梓当监军。</P>
不过,他这个监军,就是一个橡皮图章;在强势的王国梓面前,他几乎没有一丁点的话语权。</P>
……</P>
勤王之师攻占洛阳后,曹化淳就进言,让王国梓进一步北上,可以考虑驻扎到宛平一带,以拱卫京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