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门官刘某的一生(2 / 2)

大明话事人 随轻风去 1532 字 1个月前

庞把总又紧张的问“刘公公自杀不会露出破绽吧?”

林泰来有点诧异的说“他本来就是自杀,能有什么破绽?”

当时在城头上,刘公公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被扔下去,扔到哪里可就不好说了。

第二个选择是大喊一声后,自己跳下去,如果跳进护城河,说不定还能有一线生机,活下来就是泼天富贵。

刘公公最后选择了第二种,主动跳下去搏富贵。

所以林泰来真的没骗人,刘公公确实是自杀的,只是运气确实不好。

庞把总还是很紧张“还有那绝命书,这证据可是送到别人手里了”

林泰来还是很淡定的说“绝命书本来就是刘公公自己写的,能有什么问题?”

他只是让刘公公提笔写点愤世嫉俗的话,抒发一下愤慨心情,顺便骂几句文官,类似揭帖上的那种话。

被饿了三天的刘公公欣然提笔写了,换了两个饼子。

如果这几句话被人当成了绝命书,那就算是绝命书吧。

庞把总紧张起来没完了,“如果孙公不相信我的话”

林泰来没好气的说“如果孙太监不相信你的话,大概下面就会有厂卫来找你!

而你不想在厂卫手里吃苦头,于是也上了城头自杀!

本案结论就是,刘门官就是你杀害的,而你又畏罪自杀!”

庞把总顿时又觉得双腿发软夭寿啊,平淡乏味的生活原来也是一种幸福。

二十门提督孙永离开西直门后,就快马加鞭来到东安门,大名鼎鼎的东厂衙署就在这边。

厂公孙暹就坐在衙署,等待着孙永的回报。

大概是都姓孙的缘分,很久前孙厂公就认了孙永为干儿子,并将孙永送进内书堂读书。

这在太监行当里很正常,比如当今四号秉笔太监陈矩就是嘉靖年间大太监高忠的干儿子。

见到孙厂公后,孙永将自己从庞把总那里听到的话,一五一十的转告。

孙厂公听完后,说了句与孙永刚才一模一样的话“听起来很合理。”

孙永询问道“如何向皇爷奏报?”

孙厂公吩咐说“我先独自向皇爷如实奏报,然后伱再去用心奏报知道怎么用心说吧?”

孙永答道“知道。”

如实说和用心说,两者当然要有所区分。

于是孙厂公先入宫去觐见万历皇帝,孙永就在等着。

不知过了多久,最近火气大、还躺在毓德宫静养的万历皇帝又传孙永面见。

当孙永来到皇帝面前时,发现皇帝左右已经召来了十几位大太监,宫里有点字号的几乎都在这里了。

当着众多人的面,孙永便非常用心的奏道

“经查得,守把西直门内臣刘某自幼在内书堂蒙受圣贤之训,素怀忠义,性情刚烈。

近日刘某见外臣多有欺世盗名、搅扰陛下者,便愤而发揭帖斥责和劝说。

又见大学士许国不听劝而嬉游,愤慨之下坠城自尽,欲殉身警世也,实乃罕有忠肝义胆之人!”

司礼监有个叫魏伸的秉笔太监,乃是老资格大太监,嘉靖年间就已经做到少监了。

原厂公张鲸倒台后,魏伸没能争过孙暹接替厂公,心里一直有点不服气。

听到孙暹的干儿子孙永这般奏报,魏伸忍不住挑刺说“竟有如此刚直忠烈之内臣?咱闻所未闻,莫非是孙永虚饰之词?”

躺在软榻上的万历皇帝忽然开口,对魏伸厉声斥道“什么混账话!难道内臣就不能有忠烈之人乎?”

魏伸愕然,随即跪下谢罪,其他人也不再说什么。

而后万历皇帝下旨“于西直门外高梁河旁厚葬之!并建祠祭祀,朕亲书‘忠烈’二字为匾!”

天子金口玉言,门官刘某的一生盖棺论定!

孙永连忙上前领旨,万历皇帝又补充说“不用你亲自办!你传旨到内阁,让外朝官去办,你督促着些!”

孙永心里美滋滋,一般在皇帝重视的大事上,都是派一个司礼监秉笔太监去传旨和监督。

今天自己被委派这种差事,岂不是享受了一次秉笔太监的待遇?

干爹的路子没毛病,先让皇帝知道刘门官并非纯正忠烈,只是此人不择手段向上爬,最后玩脱了而已。

然后再让皇帝知道,自己很懂事的故意把刘门官塑造成忠烈,这样才能让皇帝真正认可自己啊!

(本章完)

rg。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