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武八年(公元968年),北汉主刘钧突然病逝,其养子、外甥刘继恩即位。</P>
北汉易主,大周君臣皆上书柴宗训,不如趁此良机一举拿下北汉。柴宗训最终并没有同意,他的决定引起了朝野内外的一片质疑之声。</P>
“陛下,若是碍于与辽国之间的约定,大可不必理会。臣以为大争之世,与敌国讲仁义只会让我大周受制于他人。”</P>
几日来,诸文武不停地建议柴宗训,让他趁北汉新主即位不稳,尽快发兵攻打,不要错失良机,怎料柴宗训全都置之不理。范质本不想开这个口,但他也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恐柴宗训碍于道义,才说了方才那番话。</P>
柴宗训心里也是非常之郁闷,他总不能告诉大周的文臣武将,这个刘继恩不过是个短命皇帝,很快便会死于宫廷政变,那时才算是大周的绝佳时机?不行,柴宗训不仅要对他们说的“置若罔闻”,还要派遣使者恭贺北汉之主即位,与刘继恩交好,如此才能让大周日后有出师之名。</P>
柴宗训早已想定,待到刘继恩因疏远其父在位时的宰相郭无为,被侯霸荣杀死于宫中,侯逆又被郭无为反杀之时,大周便借口北汉以臣弑君,派遣大军直入汉地。到了那时,就算继刘继恩之后,其弟刘继元再登上帝位,也无济于事。大周大可说是刘继元联合臣子弑杀其兄长,要为刘继恩报仇雪恨,反正义理始终都掌握在大周手里。</P>
何况元利元年大周与辽汉一战,辽国耶律挞烈早已对北汉主刘钧及侯霸荣不满许久,兴许辽国压根不想出兵干涉北汉易主之事。</P>
“范相公,你不必说了,朕早已在朝会上说过了,此时不宜攻打北汉。”</P>
范质没想到,他的话也不好使了。柴宗训已经亲政,若是他不同意出兵,枢密院那里同样也不会下令调兵。</P>
不过,军队上下经过军制改革后,一些新晋升的将领急于凭借军功来证明自己,或是期望仰仗战功再度升迁。如今四眼望去,大周附近的敌人就剩下北汉算是比较好打的地方,众人肯定不愿意轻易放弃这次机会。</P>
第二日,一封由军中将领联名签署的奏本被送到了柴宗训的面前,五大军司、战区的中上层将领皆请旨攻伐北汉,就连枢密院几位副使,范质、魏仁浦、王溥、韩通都上了奏本,唯独没有张永德那份。</P>
“朕这是被变相‘逼宫’了吗?朕居然不知道我大周与北汉竟然有此世仇,让我军中如此多的将领恨不得立刻踏平北汉。”柴宗训说出口时虽然没有带什么愤怒的语气,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陛下确实生气了,比如童海。</P>
“陛下不必理会这些,出不出兵都是您说了算,这些人就算是急上了天也无济于事,陛下千万别为了他们动了肝火。”说着便将一盏新茶放在了柴宗训的手边。</P>
“哐当!”一声,柴宗训一把就扫掉了童海刚刚放在手边的新茶,袖袍处还因动作太大沾染了一丝茶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