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没有行冠礼,不算是真正的帝王,不能做到只手遮天的程度。
“萧丞相所言极是,不管,朕却有不同观点。如今盛世天下,倘若一昧瞻前顾后,如何将我人族,将我大魏,推向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程度?
朕有心励精图治,需要各位臣工的鼎力支持,倘若在罢免外官一事上,仍然选择犹犹豫豫,没有做大事的魄力,还何谈将我大魏推向一个崭新高度?
所罢免的官员当中,有不少都是触犯了国法。正所谓,国以法治而兴盛,若罔顾国法,让这些贪官污吏,继续在任上胡作非为,就是对天下百姓的不负责任。
朕虽然初登大宝,理应宽厚待人,但是,谁跟老百姓过不去,就是跟朕过不去,这些官吏,必须得到严惩!”
赵渊强势反击。
他虽然好说话,但绝对不是一个软弱的皇帝。
文武百官听到他的话后,都是陷入了沉思。
不愧是太上皇亲口夸赞的‘好太孙儿’,果然,不是什么善茬。
现在不能叫太上皇了,应该称之为无上皇。
大魏有这样的帝王在,要么走向极盛,要么走向衰微。
“官员虽然贪污,但是正值皇位更迭之时,倘若雷厉风行,只怕会将事情适得其反,倒不如徐徐图之。”萧玄武咬紧牙关,不肯退让一步。
普天之下的官员,哪有不贪的?
他们所贪的,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而已。
毕竟,太宗执政时期,吏治清明,也不是说说而已。
可是,水至清则无鱼。
吏治不可能清明到一条黑鱼都没有的程度。
目前,罢免的官员,达到了三十余名。
这在大魏的数万官吏之中,占比之占了很小一部分。
算得上是吏治清明了。
只不过,恰恰就是这很小一部分,却大都身居要职,掌握实权。
他们,是萧玄武下野之时的依靠,不能就在这里葬送了前途。
赵渊刚想说些什么,身后垂帘听政的太后就开口说话了,“萧丞相所言有理,皇帝,官员贪污,是该受到惩罚,但是,不应该是现在。
目前,皇帝的当务之急,应该是要立即安抚四海,使天下稳定才对。至于这些官吏,非常时期,要非常对待,且容他们一些时刻吧,给予警告,不可再犯。”
她的意思,是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是简简单单给个口头惩戒就好了。
赵渊闻声一愣。
母后怎么会帮着他们说话?
就在他思索之间,大部分文官们均已经下跪,高呼,“太后英明,皇帝陛下圣明。”
这纯粹是属于赶鸭子上架了,让赵渊一时不知该如何应对。
就在这颇为为难的时刻,一直闭着眼睛的摄政王赵弘吉,开口说话了,“现在天下安稳的很,普天之下的老百姓们,也都在等着,无上皇口中的‘好太孙’是否真的能够一个‘好’字。
所以,越是在这种关键时刻,皇帝陛下应该越要去做一些能够证明自己贤能的事情,而惩治贪污的官吏,就是其中之一,这会让陛下的贤名传播,是好事,诸位大臣不该反对。”
有了摄政王缓解这个尴尬点,赵渊开始反守为攻,“皇伯父说的对,朕不想只做一个口头皇帝,朕要为天下万民做一些事情。
倘若你们是和这些官吏是一样的人,要阻止朕为天下百姓少做一些好事,那么朕倒也无话可说。
不过,将来事情传了出去,说是六部文官,与皇帝作对,要保下那些贪官污吏,将来名声败坏,可就怨不得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