苌弘建议周敬王,强化与齐国、楚国的关系,真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就号令天下诸侯勤王,全力对抗晋国。</P>
要知道,经历了八年内乱、不断遭到以齐国为首的反晋联盟打击的晋国,其实力已经大不如前。相反,楚国经历了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已经重新站了起来。</P>
晋国的报复很快来了。公元前492年6月,晋国中军元帅赵鞅率军进攻王城洛邑。</P>
那就祭出苌弘大招吧,赶紧加强与齐国、楚国的联系。</P>
但是,晋国中军元帅赵鞅绝对是这个时期最耀眼的明星,赵鞅手下人材济济,很快就破解了周敬王的大招。</P>
周敬王出使齐国、楚国的使者被晋军途中截杀,赵鞅很快知道了周敬王的策略。</P>
一旦周敬王这一招用到位,那够晋国喝一壶的。</P>
赵鞅吓了一大跳,当得知此计出自苌弘之手时,赵鞅立即采用了谋臣之计:反间。</P>
公元前492年6月11日,赵鞅的反间计成功,周敬王杀了大夫苌弘!</P>
具体经过我们在前面讲过了,这里就不再多讲。反正,周敬王居然杀了苌弘。</P>
苌弘为我们后世留下了“苌弘化碧”,并引申出“碧血丹心”这个成语,给金庸先生为其武侠名着《碧血剑》提供了书名灵感。</P>
需要说明的是,春秋牛人中,被孔子视为师长贤人的并不多,如吴国公子季札,周王室典籍小吏老子,郑国执政大夫子产,晋国大夫晋窦犨、郯国国君郯子等,大周王朝大夫苌弘,亦是其中之一。</P>
失去了贤大夫、四朝元老的周敬王对着铜镜傻笑了一会后,终于决定以天子之尊,全面向晋国屈服。</P>
此时的晋国中军元帅赵鞅,可谓是志得意满。国内叛乱基本平定,王室屈服,宋国重新站队到晋国,郑国已经残废,齐国面临着严重内乱隐患,卫国将要变天,楚国主要还是想着报复吴国。</P>
放眼天下,谁还敢惹强大的晋国?</P>
鲁国呢?鲁国焦虑了。</P>
鲁国执政上卿季孙斯天天在焦虑中,他的面前也有一面铜镜,在铜镜前,如同周敬王一样,他也在看着日渐苍老的自己,看着看着就苦笑起来。</P>
自己到底怎么了?自己不是鲁国最大家族的宗主吗?自己不是整个鲁国的实际掌控者吗?但自己怎么会如此焦虑?</P>
整个春秋江湖的局势,让这位鲁国第一号大人物确实不得不焦虑。季孙斯突然很后悔。</P>
想当年,自己在孔子的帮助下,一举平定南蒯之乱,把鲁国大司寇之职给了孔子后,鲁国各方面都呈现了蒸蒸日上的势头。</P>
甚至,连与齐国这样的大国诸侯盟会时,鲁国都取得了不敢想象的好处。</P>
如果,鲁国由孔子一直辅政下去,结果会如何呢?</P>
如果当时大家都按规矩来,大不了将部分权力归还国君而已,但从长远来看,是不是对鲁国有利呢?</P>
想起孔子,季孙斯突然一阵心痛,源于悔恨而滋生的心痛,殃及脾胃那种级别的心痛。</P>
这可是全世界都公认的贤良圣人呐,他是鲁国人,鲁国居然硬生生将他逼出了鲁国!</P>
天天胡思乱想的季孙斯病倒了。</P>
弥留之际,季孙斯作出了两个决定,一个是为鲁国作出的,一个是为家族作出的。</P>
为鲁国作出的决定,就是他建议鲁哀公立即召孔子回国,并委以重任。</P>
为家族作出的决定,就是安排好家族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