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尽心思,如今孔夫子终于坐在自己面前,南子非常高兴。</P>
南子当然知道孔夫子非常重视名节,所以她盛妆端坐,前面特意以屏风隔之。给孔子安排的坐席非常符合孔子的身份,茶点水果,且有宫人一旁相伺。</P>
孔子这才心头大定,显然,一切都很符合礼数,完全没有令孔子有半点尴尬之感。</P>
孔子向南子施礼,南子依礼还之。</P>
然后,孔子正襟危坐,正欲开口,却听南子道:“夫子之名,本宫如雷贯耳,早有意一见,怎奈受羁俗礼,不得已出此下策,望夫子见谅。”</P>
孔子非常惊讶,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君夫人南子会如此谦逊,更如此坦诚,且自己进宫以来,南子礼数非常周到,这令孔子非常感动。</P>
孔子忙起身施礼道:“君夫人过谦了,丘着实惶恐。丘与君夫人均出身宋国子姓,血缘同脉,有意相询宋国朝政。故冒昧求见君夫人,望君夫人不吝赐教。”</P>
南子轻轻叹了口气,道:“夫子之才,区区宋国之事,又有什么不在夫子胸中?所谓子姓血缘,实乃本宫托词。本宫只是替国君担忧卫国,故请夫子赐教。”</P>
孔子点点头,他确实很想将自己的全部执政思想详细讲给南子听,但要从何说起呢?</P>
从这位君夫人的表现来看,她是一位绝对知礼守礼的人。如果自己一味讲什么礼教,可能效果极差。</P>
卫国最需要什么?</P>
卫国的国家大政方针基本已定,那就是紧紧追随齐国,推翻万恶的晋国。自己虽然对齐国这种刀兵政策非常不认同,但卫国已经走上了这条道路,自己无论如何不能对此有半点反对之意。</P>
再说,相比外交,自己最擅长的还是治理国政。卫国国政,此时最需要什么?</P>
一个是周礼。为何卫国近来内乱不断?无非是以世子蒯聩为首的一股势力无礼礼制,居然与国君对着干,甚至搞什么刺杀君夫人这样的阴谋。</P>
卫国公族大夫,一个个自认为对国家居功甚伟,对国君不尊重,公叔戍也好,北宫结也好,违国君之意而行事,导致国内思想不统一,内乱频发。</P>
一个是人才。卫国需要安邦定国的人才,但自己毕竟是外来户,不能鸠占鹊巢,那就要建议卫侯重用本国人才!</P>
孔子将语言组织了一下,思索了片刻,道:“丘以为,以礼治国,必能大治。”</P>
然后,孔子将自己前几年在鲁国治理国政的经历大致介绍了一番,包括自己堕三都最后未能成功之事,也毫无保留对南子讲了。</P>
南子轻叹了口气,道:“夫子之治国理政,着实令本宫佩服。可惜夫子不容于鲁国,否则,鲁国必然中兴。”</P>
孔子道:“君夫人缪赞了。其实,鲁国之所以不容丘,并非国君之意,而在于卿大夫专权。丘以为,卿大夫专权,是废弃周礼所致。</P>
晋国亦是如此。如今晋国内乱,亦为卿大夫专权,国君无力掌握朝政,卿大夫们之间为自身利益必须互相争斗。</P>
周礼不兴,国将不兴。故丘穷一生,致力于克己复礼,推行礼教。</P>
丘之所以居于卫国,实乃因为卫侯乃雄才大略之主,且能牢牢把握朝政,公室强劲,故丘自信能一展平生所学,助卫侯一臂之力!”</P>
南子大悦,她又详细咨询了如何治理国家的具体措施,孔子一一道来。</P>
最后,孔子道:“但凡治国,既已确定理念,那就当唯人才为先。丘观卫国,卫国孔氏,贤良有德,且世为卿大夫。此外,卫国尚有蘧伯玉、弥子瑕等人,均为贤良大夫。</P>
若卫侯能恩威并用,既重用之,又节制之,更善待来卫之列国士人,择优而录用之,卫国必大治。”</P>
南子大悦,她相信孔子所言,皆治国之良策。有的人,为了突出自己,特意贬低别人,但孔子高风亮节,绝不忌贤妒能。</P>
南子起身,隔帘向孔子深深施了一礼,道:“本宫代国君诚谢夫子。待国君归来,本宫定向国君转达夫子之意。”</P>
虽然隔着帘子,孔子未能见到南子本人,但孔子听得“环佩玉声璆然”,显然,君夫子南子对孔子施礼。</P>
孔子忙站起来还礼,然后,南子又将卫国的具体情况向孔子作了详细说明。</P>
最后,南子诚恳道:“国君欲任用夫子为大夫,多次对本宫谈及应以卿大夫之礼待夫子。然卫国情况复杂,故轻慢了夫子,请夫子务必不要放在心上。</P>
待国君回国,本宫会催促国君尽快任用夫子。到时,夫子以卿大夫之名辅助国君治理卫国,卫国幸得夫子,必得大治。本宫在此,再次感谢夫子。”</P>
然后,孔子又听得一阵环佩玉声,显然,君夫人南子又向孔子行了礼。</P>
孔子大为感慨,这位君夫人,哪有外界所传那样不知耻?这是一位极重礼仪的君夫人!从这一次对待自己的情况看,一切都依礼而行!</P>
这样的君夫人作伴,那卫侯会差到哪里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