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侯,明君也。</P>
更何况,如果正如颜浊邹所言,同样四朝元老的祝佗能借机劝动卫侯将蘧伯玉请回朝堂,再任用孔子及其众弟子为官,那卫国一下子拥有了众多大才。</P>
而且,蘧伯玉的道家思想,与孔子的儒家思想,本质上并不矛盾。</P>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其基础是为民众着想。</P>
儒家主张推行礼教,其基础也是为民众着想。</P>
两家的“道”,并没有实质上的不同。</P>
而且,两家的代表人物,亦师亦友。在这样的国家出仕,在这样的环境中上班,想想都令人激动。</P>
看来,孔子在卫国出仕,只是暂时遇到了小障碍而已。</P>
孔子非常憧憬。</P>
卫国大夫中确实有不少是希望孔子在卫国出仕,希望孔子及孔门弟子能将全部才华奉献给卫国。</P>
大夫祝佗就是其中之一。</P>
祝佗,就是颜浊邹对孔子讲的祝史大人。</P>
祝佗是负责卫国祭祀要务的大夫,即卫国祝史。以史为氏,名佗,字子鱼,也是一位曾经被吴国贤公子季札评价为贤人的卫国元老级别大夫。</P>
与公叔发、蘧伯玉一样,祝佗也辅佐过卫献公、卫殇公、卫襄公、卫灵公四代国君,对国君忠心耿耿,在祝史岗位上兢兢业业,且为人谦虚有礼,深得卫国上下的好评。</P>
祝佗、公叔发、蘧伯玉不但都是高寿者,而且他们还是好朋友。</P>
吴国公子季札于五十年前出访中原列国时,对卫国的祝佗、公叔发、蘧伯玉和公子朝作了相同的评价,贤大夫也。</P>
只是,季札点评的这四人,祝佗、公叔发、蘧伯玉这三人是真正严格意义上的贤人。唯有公子朝是有缺陷的,那就是前面讲过的,公子朝作为国君之弟,居然与嫂嫂有染。</P>
前面我们讲过,公子朝因为担心卫灵公的兄长孟絷欲借自己与宣姜私通之事迫害自己,故在齐豹的诱导下参与了对付孟絷的行动。</P>
当时参与行动的是四大家族,即齐豹、北宫喜、公子朝、师绪圃所在的四个大家族。</P>
只是,公子朝和北宫喜的目的是干掉胡作非为的孟絷。而齐豹和师绪圃却是真正意义上的叛乱。</P>
孟絷被杀后,公子朝和北宫喜发现自己被齐豹利用了,果断改正错误,忠心拥挤并出全力帮助卫灵公成功平叛。</P>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当时的卫灵公年仅18岁。</P>
所以,卫国这场内乱,虽然公子朝和北宫喜都在一开始是参与者,但后来却是平叛功臣。</P>
北宫喜却是最大利益获得者,北宫氏家族得到了卫灵公的重用。只是,此时的北宫氏家族宗主已成了北宫喜之子北宫结,北宫喜已经去世了。</P>
公子朝认为自己犯了大错,向卫灵公请罪,并主动离开卫国朝堂。</P>
但此举感动了卫灵公,所以后来宣姜被处死后,公子朝被卫灵公请回朝堂,继续担任卫国卿大夫。</P>
只是,如今公子朝已经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