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本是人世间最基本的礼数,但在鲁国,一个父亲与他的儿子因家族矛盾,居然向官府提起诉讼,这说明我们鲁国已经不讲最基本的礼数了。</P>
国家治民之道有问题,这能杀百姓吗?要杀,就得杀负责治理的官员!</P>
为师既为大司寇,首先要做的是整顿牢狱,而不是惩处百姓。刑法未向民众公布,礼教未得到推行,怎么可以滥用刑罚?”</P>
季孙斯听闻后,面红耳赤,再也不敢就此事对孔子说三道四了。</P>
礼教未得到推行,怎么可以滥用刑罚?</P>
这就是大司寇孔子的理念,所以,孔子很少动用刑罚,更不用说杀人了。</P>
当然,该杀还是得杀,如前面讲过的,少正卯这样的人必须杀。</P>
但孔子还是一直认为,执法务必重视教化与调解,他一直强调慎用刑罚!</P>
孔子的治国之才,确实得到了整个鲁国的认可!</P>
孔门弟子无不以自己的老师为荣,不少弟子在孔子面前,都表现出了极度的尊重,连一向敢批评孔子的仲由都冲着孔子竖起了大拇指。</P>
孔子严以律己,以礼治民,对国君恭敬,履职严谨认真,鲁定公甚至鲁国三桓都对孔子赞誉有加。</P>
尤其是季孙斯,终于信赖起孔子了。他相信,孔子一定可以帮助季氏家族解决费邑危机。</P>
而孔子则相信,如果能给自己多一些时间,那自己一定可以让整个鲁国焕然一新,人人遵从礼法,社会风气转好,经济必然发展,并带动军事实力的增强。</P>
但这些仅仅是孔子出仕的初步目标,孔子很清楚,鲁国如果一直是君弱臣强的局面,那要实现真正的复兴周礼是天方夜谭!</P>
三桓,才是鲁国衰落的根本原因!</P>
削弱三桓势力,重整公室权力,这才是真正的周礼在鲁国推行之要!</P>
这是孔子隐藏在内心的真正目标,如果不实现鲁国公室的振兴,推行周礼那就是空中楼阁。</P>
孔子相信,只要给自己一些时间,他一定会抓住机会,一步步削弱三桓。如今的三桓,正是力量薄弱期。</P>
不但季氏家族存在费邑之忧,孟氏、叔氏都有着内部隐患。</P>
只要三桓自己乱起来,那自己就可以帮助国君重拾公室威望。季氏的费邑问题,是时候解决了。</P>
如果解决费邑问题,那就可以实现一箭三雕:帮助季氏、削弱三桓、振兴公室!</P>
正当孔子有意提出解决费邑问题时,一个更好的机会来了。</P>
这是三桓之一的叔氏家族提供给孔子的一个大好机会,当然,对叔氏家族来讲,这绝对是一场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