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治理中都2:孔子在中都推行十大举措取得了什么效果?(2 / 2)

不能只图眼前利益,要考虑更长远的利益。孔子对村民们耐心劝解。</P>

不到一年,孔子治理下的中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P>

原来的中都,可谓社会无序、民众无耻、经济无源、治安无治,一片乱象。</P>

如今的中都,农业生产发达,市场繁荣,府库充盈,上下有序,知荣知耻,路无拾遗,器不雕伪!</P>

季孙斯、仲孙何忌、叔孙州仇以及鲁定公一直在关注着中都,这一年来,他们耳闻目睹了中都的巨变,甚至列国诸侯使者前来聘问,不少都提及了中都!</P>

“孔丘,真治国之能臣也!”鲁定公由衷感慨。</P>

“主公,臣等建议,提拔重用孔丘。”季孙斯等公卿大夫们一致提议。</P>

公元前499年,鲁定公下令,召孔子进宫,任命孔子为司空!</P>

孔夫子要离开中都了,中都人民非常不舍。</P>

面对着万众百姓前来送行,孔子眼眶也红了。他已经安排好了一切,中都的各衙门都安排了新的官吏,孔子交代官吏们一定要一任接着一任干,继续在中都推行教化。</P>

人群中,有一老者突然指着孔子的马车,大声叫道:“夫子搬家,尽是书!”</P>

众人这才注意到,孔子的马车上,齐整整地堆放着许多竹简。</P>

这是孔子的全部财产!</P>

在中都担任最高行政长官一年,孔子为中都留下了府库充盈、百姓富足的巨大财富,但自己却没带走任何财富。</P>

中都府衙一应物件,但凡是公家配备的,孔子使用了一年,但最后都还给公家!</P>

车上,没有装载金银细软,尽是书!</P>

这叫什么?</P>

两袖清风也!</P>

人群沸腾了,“好官呐,孔夫子,您就留下吧”、“夫子走了,中都该怎么办”、“夫子,中都人民感谢您”......</P>

当然,人们谁也没料到,后来孔子一生坎坷,颠沛流离,经常搬家。每到一处,孔子必带着书而行,居然形成了“孔子搬家--尽是书”这个歇后语。</P>

尽是书,这个书在歇后语文化音通输,意味着孔子每搬一次家,就遭受了一次挫折,是输。</P>

但正因为这个书,最后成了孔子成为春秋史上最大的赢家--以着书、立学、传道,成就圣人之名!</P>

中都东门外,送行的人群排成长长的队伍,直送十里之外。</P>

老百姓心中有一杆秤,任何考核和评价都在这样的场面中失去了意义。</P>

孔子感慨万分,不禁泪流满面。</P>

但君命不可违,孔子再次向百姓深深施礼,三步一回头,五步一作揖。</P>

老百姓舍不得孔子走,但孔子心中有更大的理想抱负。他必须将治理中都的理念和做法,形成鲁国的最高决策,在整个鲁国推行。</P>

复兴周礼,实行教化,必能大治!</P>

最终的时刻到来了,百姓一直将孔子送到城外十里之远。最后,孔子向百姓挥了挥手,准备转身离去。</P>

突然,一位老者冲了上去,扑通一声在孔子面前跪下,还没等孔子反应过来,老者抓住孔子的脚,一把脱下了孔子的靴子!</P>

然后,老者从怀里掏出一双新缝制的靴子,替孔子穿上!</P>

老者将孔子的旧靴子高高扬起示众,流着泪道:“乡亲们呐,看看这双靴子,鞋底都快磨穿了。夫子穿着这双靴子,走遍了中都,到过中都任何一个农村!</P>

夫子为咱中都百姓做了那么多好事,从来不收百姓的礼物。</P>

今天,小老儿斗胆要让夫子破例了,刚才给夫子的靴子,是小老儿之妻一针一线缝制的,小老儿要代表中都百姓,送给夫子唯一礼物,一双靴子!</P>

但是,小老儿斗胆请求夫子将旧靴子留给中都百姓吧,就让中都百姓见靴如见夫子,永远践行行夫子教诲!”</P>

孔子感到得再次热泪盈眶,他搀起老者,再看看老者为自己穿上的新鞋,只见新鞋高底宽帮深口,鞋头有云钩绣纹,与自己一直穿的旧靴几乎一样。</P>

孔子不禁感慨道:“乡亲们之情意,丘收下了。丘之靴子留下,如中都百姓在丘走后,仍能克己复礼,推行礼仪文化,丘知足矣!”</P>

孔子当然不知道,后来,中都人人酷爱这种样式的靴子,并为其命名为夫子靴。</P>

再后来,但凡是中都地方长官离任,都会留下一双靴子。几千年来,居然形成了中都即如今的汶上文化传承!</P>

汶上县城隍庙以前还存有夫子履一双,据说原为孔子宰中都离任时所留,这个如果是真的,那这样的古董堪称国宝了。</P>

但据说孔子留下的夫子履,一开始确实被供奉在中都城的阁楼上,年代久远虽有损坏,但一旦发现有了破损,就会照原样再制一双新鞋而将旧的换下。</P>

这样代代相传愈两千年而未中断!</P>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到底应如何传承?</P>

向汶上人民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