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很多故事,虽然李易说什么听人说过,之类的话,但是慕晴却是不相信的,她更愿意相信的是,自家老公就是天赋异禀。</P>
额,各方面都是!</P>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易在完善《鲁冰花》的剧本,当然,实际上并没有大改,但是一些细微的调整还是需要的。</P>
而郭同生这段时间也是很用心地当他的私教。</P>
当然偶尔也会和李易讨论一下阿明的事情。</P>
对此李易也收获良多,有时候,同样的剧情,但是如果有真人原型做参考,那么就完全不同了。</P>
至少李易对这个剧本的感觉更深刻了,同时也觉得阿明这个角色更加立体了。</P>
其实像古阿明这样的孩子,在这个时代也依然存在着。</P>
甚至于更加的严重。</P>
为什么这么说?</P>
首先,这里说的古阿明是个天才,但是他的天赋是什么?</P>
是绘画,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P>
这样的孩子,如果放在这个时代,其实更难出头,因为艺术的门槛太高太高了。</P>
或许单纯地读书好的孩子,在这样的时代更容易出头一点,因为读书好,有时候是不需要人去发现的,他自然而然地就会脱颖而出。</P>
为什么说高考是当前社会下唯一称得上相对公平的平台?</P>
就因为无论你是什么人,或者你有着更多的教育资源,但是努力读书的人总是能获得回报的。</P>
可绘画,或者音乐等等,这些艺术方面的天赋的孩子,却是天然的需要伯乐,或者天然地需要经济能力支撑的。</P>
所以,古阿明这样的孩子,如果在这个时代,甚至更难以出头。</P>
和郭同生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两人都是颇为嘘唏。</P>
其实郭同生比李易的感触更深刻。</P>
“你是对的!我这些年从事教育这个行业,天才也见过不少,可是真正的成才的却很少......就像你说的那样,艺术真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奢侈品。”</P>
不止如此,实际上,别看现在的各种培训班好像收费不低,可是实际上,收费最高的永远都是艺术类的项目。</P>
原版的《鲁冰花》其实也是根据小说改编的。</P>
原着《鲁冰花》的作者是那个世界,被誉为宝岛文学之母的老作家创作的作品。</P>
李易记忆里面有这部作品的原文,他记忆最深刻的是最后的一段话,是小说最后,作者借郭云天的身份点题写到:“鲁冰花谢了,留下粒粒种籽,明年又会开出一片黄色花朵点缀人间;而在这一开一谢之间,使茶园得到肥份。然而,人世间的可贵的天才之花谢了,到底会留下一点什么呢?他迷惘了。”</P>
其实《鲁冰花》之所以以这种人们不常见的花作为标题,是有其寓意的。</P>
这个世界没有这首歌,也没有这部电影,所以鲁冰花同样的不是什么名花,关于鲁冰花的东西,很多人都不是特别的清楚。</P>
关于鲁冰花的花语有六种不同的解读:母爱、幸福、贪婪的心、苦涩、悲伤、空想。</P>
虽然鲁冰花是种外表极其美丽的花朵,但在《鲁冰花》的小说创作中,作者主要想表现的却是这朵花的负面悲调:贪婪的心、苦涩、悲伤及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