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同一个人,孔子的八世孙。”扶苏点了点头。
“那倒没有,只是对一部分避实就虚的腐儒有意见罢了,我打算推举叔孙通去往岭南,主要负责教化之事吧……”赵泗开口说道。
同样,也有一大批儒生选择了避世,不为我秦国所用。”扶苏开口说道。
“打算什么时候任命?”扶苏开口问道。
“岭南又不止一个龙川县,况且苏矍一来孤家寡人,二来又是个儒生……”赵泗摊手。
岭南那边任嚣已经辞官,用不了多久就会返回咸阳,如今岭南军政大权皆由赵佗把控……”赵泗敲了敲案几开口说道。
实际上到了赵泗这个地步,能力重不重要反倒是其次,事情不需要办的特别出彩,只要不出现什么特别明显的疏漏,信任反而是最重要的。
“大秦一统以后,有不少儒生都选择了出仕,现在博士和郎官还有一大批儒生,这件事你应该知道。
“叔孙通倒是颇懂变通之术,是个能做实事的,去岭南督管教化藩民蛮夷之事倒是不会出错。”扶苏点了点头。
“你对儒生很有意见?”扶苏怪异的看着赵泗。
“法家尚且分为新吏旧吏,互为仇寇,更何况儒家呢……”扶苏摇了摇头。
扶苏曾经师从大儒淳于越,对于儒家一些知名人物自然是比较熟悉。
“嗯……是。”扶苏点了点头。
岂止是互有成见,听扶苏的意思,淳于越压根都看不上孔鲋……
“但也不算吧……只是他在鲁地,拒绝出仕,一直好结交游侠之士……”扶苏摇了摇头。
“差不多,就像法家,其实也有很多人随着国家的破灭而选择了避世不出,你之所以觉得大秦现在法家兴盛,不是因为天下的法家学子皆入大秦,而是因为关内是法学最盛之地,事实上法家也分有不同理念,各不相容,李相所秉承的只是其中一部分,他并不代表法家。
“孔鲋是孔子的八世孙,是学儒的对吧?”赵泗开口问道。
“海事那边有王离督军……现今长城一分为二,辽西归秦,辽东归赵,相互钳制,倒是不需要督军。
“你说这个啊?”扶苏闻声笑了一下。
“是。”扶苏点了点头。
“贤人所求者,至理也,后人无能,只能走贤人的老路,因此才有了诸子百家,但也有人走的是博采众家之长的路子,只不过现在贤人越来越少,姑且以家来称谓……
“难道他不该来?”赵泗看扶苏的表情,明显是知道点内幕消息,因此开口问道。
“孔鲋也来了?”扶苏眉稍微动。
我知道现在李斯打算变法,这是在行商君之事,可是变法之后不能说法家就是他李斯,而是说他为法家开辟了一条新路。”扶苏开口说道。
赵泗点了点头,这就不难理解了。
“实际上……六国覆灭之际,有不少法吏都因此而殉国了。”扶苏开口说道。
“而且……其实有很多人,至死也说不上来自己到底学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