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书房</P>
噶礼回家侍疾的事情闹的沸沸扬扬,九阿哥也听了一些,</P>
他一直让人监视刑部大牢,噶礼什么时候出的大牢他是知道的,</P>
当时气了一回,想到亲娘的鸡毛掸子,又按捺住了脾气,</P>
五阿哥又来安抚、吓唬他一回,他就又忍住了脾气;</P>
这时候,御史闹起来,他只有高兴的,</P>
皇上护着噶礼,他倒不奇怪,这也不是一回两回了。</P>
不过,上书房里就热闹了,几个人交头接耳的说起小话,</P>
十七阿哥胤礼甚至问:“噶礼祖上有很大的功劳吗?”</P>
十六阿哥挠挠头,“噶礼是开国五大臣董鄂.何和礼的四世孙,”</P>
“不过,即便是祖上有功,这也……”</P>
十五阿哥则说:“皇阿玛孝顺,为的是那位乳母瓜尔佳老夫人。”</P>
师傅嘴角抽抽,咳嗽一声打断了他们的讨论,开始抽背书,</P>
这下各人都有些紧张了,就怕背不出来丢了脸面。</P>
康熙至孝的说法在宫里传了一遍,</P>
玉琦进宫来也听说了,上位者要名声就是要人心,</P>
对于这样的事,她从来不多谈论,跟人说起来,也只会赞一句,</P>
德妃就喜欢她这样的性子,稳重、知礼;</P>
玉琦这两天忙着给弘时、弘昀挑教养嬷嬷,</P>
德妃知道了,就说:“弘昀体弱,养的松泛些,也不能失了规矩,”</P>
“这些你多操心,以后都是要在你跟前尽孝的。”</P>
在德妃眼里,从来就没有李氏这个人。</P>
玉琦点头笑说:“媳妇知道。”她又把大格格上学的事情说了,</P>
德妃点点头,“你安排就好!”竟然连一句都没问。</P>
玉琦在内务府挑了又挑,选了两个老实、本分、话不多的进府,</P>
这两家里都是寡母带着儿子过活,家庭都和睦,</P>
两个嬷嬷一进府,玉琦就把她们的儿子放到自己的铺子上做事。</P>
这一下,两个嬷嬷还有什么不懂的,纷纷到玉琦跟前表忠心,</P>
玉琦出手大方,一人赏了二十两银子,</P>
“两个小阿哥我就交托给嬷嬷们了,只盼着他们好好长大,”</P>
“不要变成纨绔子弟,兄弟们也能和睦相处,这样就好!”</P>
两个嬷嬷对视一眼一起说:“福晋慈和,奴才们自当尽心尽力。”</P>
玉琦点点头,一人赏了一匹料子,让方嬷嬷送两人出去了。</P>
出了正房,方嬷嬷笑说:“福晋最好说话,两位只管办差就是,”</P>
“两位小阿哥虽然是庶出,福晋也是盼着两人听话、懂事的。”</P>
两个嬷嬷连连应是,直说:“庶子就该听话、懂事。”</P>
上面把调子定下来,她们自然知道如何行事。</P>
珍珠接手亲自送两位嬷嬷到弘时、弘昀的院子,</P>
其中一位赵嬷嬷进了弘昀的院子,立刻就掌管了银匣子的钥匙,</P>
苏格格不敢违逆,笑着让开位置,</P>
她心里知道,福晋不放心,而宋氏、耿氏就是她的前车之鉴,</P>
看着耿氏如今,她也知道,自己只要听话,不会比耿氏差,</P>
有她配合,赵嬷嬷教起弘昀就轻松多了,</P>
只是,弘昀的身子实在不好,稍微不留心就要吃药,</P>
赵嬷嬷管起来,也不敢太紧,只能常常说道理给他听。</P>
进弘时院里的于嬷嬷就更顺手了,主子还是个不到一岁的孩子,</P>
奶嬷嬷是个懂事的,她只要看着孩子好好长大就好;</P>
转眼到了年关,</P>
康熙赐下“福”字,胤禛直接贴到正院大门上,</P>
弘晖不解的说:“不是该贴到府门上吗?”</P>
胤禛笑说:“这不就是大门吗?来看看贴的可正?”</P>
弘晖退后几步,笑说:“正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