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田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这牛是多少钱买的。</P>
刘采薇一猜便知这牛不便宜。</P>
康氏被他急的想骂人,“你这个老头,问你这牛多少钱,你跟我扯什么在哪里买的,在谁家买的干啥,你倒是说呀。”</P>
“哎呦,娘,您就别问了,咱们还是商量商量这牛拴在哪吧,咱家这驴棚里也放不下牛啊。”周民泰帮着打起了马虎眼。</P>
康氏一想也是,早知道当初驴棚搭的长一些不就好了,现在搞的牛都没地方站了。</P>
“要不把驴棚加上吧,把它们拴在一个棚下。”</P>
“嫂子说的对,就听嫂子的,咱们吃完饭就开始搭牛棚。”</P>
康氏听完,赶紧去灶房,把饭菜端出锅,准备吃饭。</P>
吃饭的时候,康氏又问起牛的价格,周有田架不住她再三追问,一口气说了牛的价格是40两。</P>
“啥?四...四十两,这牛这么贵!这钱都能盖五间砖瓦房了...”康氏脸色都变白了。</P>
“娘,您不要想着它有多贵,您要多想想它能为我们出多少力,这些钱,那牛很快就能赚回来的。”</P>
康氏当然知道这个道理,但听到这牛花了40两买的,她心里还是止不住的疼,“算了,买都买了,心疼也没用,但是这钱不能让采薇自己出,毕竟挣了钱是咱大伙分的。”</P>
“对,周嫂子说的我同意,我原本也是这样想的,这钱不能让老大媳妇自己出。”杨春林也深感这么多钱都让刘采薇一个人出不合理,毕竟这牛挣的钱最后是大家伙分了钱。</P>
刘庆堂跟田氏也同意承担一部分。</P>
最后,大家商议的结论是,家里一共八个大人,这钱就由他们平均分配,每人拿出五两银子,等牛板车做好了,看看多少钱后,再平摊。</P>
刘采薇也没有推诿,只能听从大家的意见。</P>
下午,家里的男丁什么都没干,全都在院子里给牛搭棚。</P>
刘喜带着明月跟明辰在外头看热闹。</P>
康氏,田氏,在灶房里忙活洗肉。</P>
刘采薇独自在后院烧炭。</P>
县里庄子的炭送完了,他们还要给镇上的张管事那里送500斤,加上家里每日去镇上卖的,她一日要烧两次炭才行。</P>
来到了傍晚,牛棚加盖总算完工了,周有田把牛牵进了牛棚,又给喂了些草料。</P>
“周大哥,这牛得用石槽喂料,那驴也得弄一个,总是这样低头吃草,时间长了这脖子该得病了。”杨春林说道。</P>
“恩,等明日我去集市买两个石槽回来,可是那石槽太沉了,一趟怕是拉不回来。”</P>
“那就拉两趟,爹,明日不用送肉,上午我带您去买两趟石槽,下午再跟庆堂大哥去卖炭。”周民安走过来说。</P>
“行了,都别站在那看了,赶紧进屋洗手吃饭了,吃完饭帮你嫂子把炭起出来,晚上还要烧一回呢。”</P>
大家纷纷进堂屋吃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