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P>
“皇后万岁万岁万万岁……”</P>
宋绾玥不解,转头看向墨清砚,目露震惊。</P>
墨清砚此时亦侧过头看着她,双目含笑,柔声对她说道:</P>
“我与绾绾,此生此世并肩而立,无分你我。若世间没有绾绾,我亦不愿独活,又何来万岁与千岁之分?”</P>
宋绾玥咬紧下唇,忍下从心底涌上的泪意。</P>
“我愿追随墨郎,永不分离。”</P>
墨清砚看向众大臣,朗声道:“朕今日登基,当行太祖仁义之道,安天下之苍生。定国号为轩辕,开元恒。立独孤氏女绾玥为皇后,与朕并称‘二圣’,共商国政。众卿见皇后如见朕。”</P>
“即日起,除钦犯国犯外,大赦天下。”</P>
“朕,不设后宫,不纳妃妾。”</P>
宋绾玥凝视着身旁的墨清砚,握着他的手亦愈发收紧。</P>
他明明可以在之后上朝时再宣布不设后宫之事,却偏要在登基大典上向世人宣布。</P>
须知登基大典上的一言一行,都要被史官记载在册,以传后世的。</P>
宋绾玥感受着手心传来的阵阵暖意,深呼一口气,与身旁的人共同接受百官和命妇下跪朝拜。</P>
从此,帝后同心,永世其昌。</P>
*</P>
典礼结束后,宋绾玥与墨清砚回到圣元殿卸妆更衣。</P>
按照轩辕国规矩,登基大典后应有隆重的庆典。</P>
但墨清砚不欲过多耗费,便就此作罢。</P>
宋绾玥心中明白,笑道:“既然我们要复辟轩辕国,再南下讨伐中原,那登基大典必然无法忽略。至于其他,还是可免则免,无谓继续耗损人力财力。”</P>
墨清砚站在她身后,看向铜镜中映照出她的身影,与镜中的她相视。</P>
二人默契一笑。</P>
“绾绾与为夫心意相通,为夫所思所想,绾绾都能即刻明了。”</P>
次日早朝。</P>
墨清砚与宋绾玥同坐于龙座上。</P>
虽说是帝后临朝,可宋绾玥在朝上一般都不会先于墨清砚说话。</P>
此刻,她便双手交叠于腿上,端坐一旁。</P>
“众卿家有事启奏。”墨清砚朗声道。</P>
原北辕右相,现为轩辕国御史大夫踏出一步禀报道:</P>
“臣有事启奏,北辕朝东柏军主帅陈庭于京城自立为溥帝,建大毅朝,与南边行宫的北辕以乌行山脉相隔,分庭抗礼。加上西昶军在西边边境防守的城池,目前北辕成三足鼎立之势。”</P>
御史大夫话音刚落,另一大臣就抢着道:“臣认为,南下讨伐之事不宜再推迟,应当即刻出兵攻打大毅。”</P>
此人正是从北辕跟随墨家来到轩辕国的臣子中的一个。</P>
昔日在北辕时,他虽为墨家办过不少事,为人却过于取巧。</P>
如今来了盛乐城,虽不处于闲职,官位却也不算高。</P>
御史大夫斜看了他一眼,又道:“陛下,臣认为此时南下并不妥当。轩辕国刚立,百废待兴,若即刻南下,恐怕我军准备尚有不足。”</P>
墨轻舟亦道:“陛下,臣认为御史大夫所言有理。纵观中原各国,以轩辕国国土最为辽阔,边境线横跨东陈、大毅。若此刻南下,恐怕东陈会趁机打劫,从东线攻入轩辕。”</P>
翟相往前一步,欠身抱拳说道:“如今中原分为四个势力,再加上盘踞一方的南蛮族,要南下夺取中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臣认为应当妥善筹谋,蓄积实力。”</P>
墨清砚微微侧目,温柔一笑道:“皇后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