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旅途记事三十四:“音乐在心中”(1 / 2)

掌声下,x老板捧着花束上台拥抱了老查理。</P>

老查理显然也处于兴奋状态,三次向台下鞠躬,最后在x老板的搀扶中走下舞台,老师们纷纷用鼓掌让开了一条路。</P>

“谢谢。”老查理用蹩脚的发音回应老师们的热情。</P>

确实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P>

开场曲目演出了谢幕的气氛。</P>

x老板把老爷子请下台,按说接下来应该是下一个节目,可x老板又独自拿着麦克风上了台。</P>

“好听吗?”他问。</P>

“好听!”孩子们齐声回答。</P>

x老板没有提问,而是像一个演讲家一样示意孩子们安静。</P>

一时间现场安静下来。</P>

“孩子们,这首作品叫做意大利协奏曲。”</P>

“一首以地域名称命名的协奏曲。”</P>

“你们或许正在猜想这是巴赫为意大利这个国家写的一部作品,有没有?”</P>

台下一半的孩子举起了手。</P>

“或许还有人正在猜想这是巴赫去意大利旅游,旅途中灵感而发写的一首作品,有没有?”</P>

刚才没有举手的孩子中,又举起了大半。</P>

“巴赫出生在德国图灵根州,一个叫做爱森纳赫的地方。”</P>

“巴赫写了非常多以地域名的作品,法国组曲啊,英国组曲啊,我知道你们不少都听过,甚至也练过。”</P>

孩子们点头。</P>

“但是我要告诉你们的是,巴赫一生没有离开过他的故土,他一生的足迹没有踏出过家乡半步。”</P>

孩子们震惊:“??”</P>

孩子们难以置信,在他们看来,巴赫在今天就是大明星,大音乐家,大演奏家,应该是那种每天都在全世界各地开音乐会的大人物。</P>

可这样一位大人物,竟然一生没有离开过家?</P>

那他那些作品是怎么写出来的呢?</P>

“你们一定在想,既然他哪都没有去过,他是怎么构思出这些地方的音乐特色,他是怎么写的?”</P>

孩子们点头!</P>

“我们现在不妨试想一下,巴赫心目中的意大利应该是什么样的?”</P>

“巴赫出生在1685年,他创作意大利协奏曲是在1735年。”</P>

台下后排远处忽得冒出一声:“五十岁。”</P>

“没错,这首作品就是巴赫五十岁的时候写出来的。”</P>

“1735年的意大利,其中到底有什么东西吸引着五十岁的巴赫,有什么东西令他感到惊叹,他的创作灵感又是来自何方?”</P>

x老板连着提出了三个问题,台下马丁教授再次将x老板的话翻译给其他三位外国教授。</P>

老查理点点头,露出了思考的模样。</P>

孩子们怎么可能知道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但是这不妨碍大家已经对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产生了求知的欲望。</P>

包括李安在内,他也一直都没有完全把巴洛克时期各种音乐风格之间的碰撞交汇搞清楚,尤其是巴赫与维瓦尔第间的渊源。</P>

片刻,x老板款款开口,“在研究这三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从1735年的爱森纳赫回到十三世纪的欧洲音乐。”</P>

小车:!</P>

这一段她出发前正在看!</P>

“十三世纪以来,意大利一直是欧洲宗教中心与文化中心。”</P>

“在自由的学术氛围中,文艺复兴让西方音乐迅速地走上了历史的舞台。”</P>

“声乐的圣咏、康塔塔、歌剧。”</P>

“器乐的序曲、协奏曲,尤其是小提琴协奏曲,都是欧洲最发达的。”</P>

“到了巴洛克时期,注意,意大利音乐有两个突出的成就,其一是歌剧诞生并迅速繁荣发展。”</P>

“其二是以小提琴为代表的弦乐成为地位最高的乐器,小提琴在当时发展到高峰,几乎每一位意大利作曲家都在为小提琴写协奏曲。”</P>

“其中有一个非常着名的人物,大家知道是谁吗?”</P>

王小虎:“维瓦尔第。”</P>

所有人看向王小虎,王小虎一点也不虚,老师给他们讲过好几次了。</P>

“没错,维瓦尔第。”</P>

“随着意大利的音乐风格弥漫欧洲各地,维瓦尔第成为当时真正的大明星。”</P>

“成为欧洲各地音乐家争先模仿的对象。”</P>

“有一天,巴赫就在他的庄园门口,从游吟诗人那里聆听到了一段非常动人的音乐。”</P>

“那音乐精致、严谨、富于歌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