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露出笑容,“这人还真的是有意思。”</P>
【许都北门】</P>
立冬,皇帝出宫,将去北郊举行冬祭大典。</P>
自董卓乱政之后,朝廷动荡,皇帝被挟持着到处跑,导致礼仪废弛,很多祭祀活动要么荒废、要么草草了事。</P>
直到天子迁都许县,逐渐恢复了各项国家祭祀活动,重新树立朝廷威仪。</P>
难得见到皇帝出巡,道路两旁围观的百姓都有点兴奋。</P>
吴明两口子带着吕娟站在城门附近看热闹。</P>
这一年的冬祭队伍,格外盛大。</P>
队伍前方有一辆旗车,上面一杆巨大的牙门旗,迎风招展,十分威武。</P>
牙门旗是帝王出巡或者将帅出征时的仪仗之旗,象征威仪。这一杆旗,特别高大,旗杆粗壮,长度接近三丈。</P>
旗车行至城门,尴尬的事情发生了。</P>
牙门旗本来就很高,又装在旗车之上,高度超过了城门,过不去。</P>
后方跑来两名官员,指挥旗车靠在一边,给行进的队伍让开道路。</P>
旁边几名羽林卫爬上旗车,开始拆卸旗杆。</P>
人群中的吴明笑的有点幸灾乐祸。</P>
“那个就是皇帝吗?好年轻。”吕娟指着缓缓靠近的銮驾说道。</P>
“当然是他,看车就知道了。”吴明说道。</P>
天子驾六,队伍中只有这辆车是由六匹马拉车,非常气派。</P>
华盖之下,坐的正是刘协。</P>
周围逐渐安静下来,吴明左右看了看,并没有出现他想象中百姓一起跪拜皇帝的景象。</P>
原来在这个时代,老百姓在大街上见到皇帝是不用跪的。</P>
随着队伍缓缓行进,更尴尬的事情发生了。</P>
道路被旗车占去一半,天子车驾太宽,皇帝被堵住了。</P>
车上的刘协也有点哭笑不得。</P>
天子的马车不动了,后方队伍只能停了下来,道路两边负责警戒的羽林卫也有点紧张。</P>
周围一群人都盯着旗车,包括皇帝。</P>
你说拆旗杆的那几位,压力大不大?</P>
后面的马车里下来一个老头,看起来应该超过六十岁了。他焦急的跑到旗车旁边,连连催促。</P>
这人是太常杨彪。太常,掌管礼仪祭祀,职位很高,是九卿之首。</P>
郭襄见状问道:“怎么弄这么久?”</P>
吕娟笑道:“牙门旗很重,三个人都不一定举得起来。”</P>
“那要看是谁来举。”吴明有点得意的说道,“当年,我的大哥典韦,就能单手举起牙门旗。”</P>
他望着风中的大旗,忽然有点不好的预感。</P>
眼前这一杆皇帝的牙门旗,明显比军中的更大、更重。一旦旗杆从车上卸下来,想在大风中让它立稳了,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此时正是冬季,刮着北风,旗车的南边,就是皇帝。</P>
就在这时,旗杆松动,大旗一阵摇晃,旗车上那几个羽林卫抱持不住,整个大旗向皇帝的车驾倒了过去!</P>
几乎是同时,吴明越过面前的羽林卫,冲了出去。</P>
望着半空中倒下的大旗,人群发出一阵惊呼。</P>
一瞬间,旗车旁的杨彪惊呆了,有几名羽林卫反应过来,惊慌的向鸾驾跑去。</P>
刘协眼睁睁的望着大旗向自己砸过来,完全没有任何反应。</P>
旗杆砸落华盖,重重的压在鸾驾上。</P>
却没有砸在皇帝身上。</P>
皇帝身前站着一个人,双手高举过头,稳稳抓住倒下的旗杆。</P>
刘协张着嘴,浑身发抖,说不出话来。</P>
旁边的羽林卫和官员抢上前来,手忙脚乱的将大旗搬开。</P>
吉本慌张的跑到鸾驾边,大声叫道:“陛下安好?”</P>
吴明回头看了刘协一眼,拍了拍衣服,跳下马车,安静的离去。</P>
后面赶来一群官员,围住鸾驾,紧张的向皇帝问安。</P>
荀彧见刘协安然无恙,望向路边的百姓,正好看见吴明带着吕娟和郭襄悄悄离开。</P>
他不禁露出一丝笑意,喃喃自语:“原来真的是这小子……”</P>
拆旗杆的那几个倒霉鬼,跪在皇帝车驾前瑟瑟发抖。</P>
刘协镇定心神,走下马车问道:“刚才那个人是谁?”</P>
吉本赶紧答道:“那人就是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