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父母在,不庆生(1 / 2)

王云山额头已经出了汗,头上冒出了一丝丝的热气。</P>

“老了老了,十几年前,咱能敲一天。”</P>

王鸣岐和王云山爷俩在鼓点不停歇的情况下,完成了鼓槌的交接。</P>

如果说大王庄谁打锣最好,谁都不服谁,如果说谁敲鼓最好,大家公认的是王云山。</P>

第二好是谁?王鸣柱的亲爹,已经过世了好几年了。</P>

第三是谁?自然是王鸣岐。</P>

爷俩这一个交接动作行云流水,丝毫听不出停顿感,引起了周围村民的叫好声。</P>

王鸣岐先试了试手感,两辈子加起来,几十年没敲了,没想到手感还在。</P>

一旦熟悉了,王鸣岐的鼓槌敲击的更加有力量了。</P>

鼓声一大,锣和嚓的声音也大了起来。</P>

王庆在外面喊道:“爸爸好厉害,爸爸好厉害。”</P>

王四妮喊道:“庆庆哥哥,他是你爹,不是你爸爸。”</P>

王鸣岐笑了笑,看着杨晓翠崇拜的眼神,更来劲了。</P>

敲了三五分钟,王鸣岐感觉出汗了,直接停了一只手,单手把衣服全部脱了下来,半裸着站在大鼓前面。</P>

本来出了一身汗,一脱衣服,王鸣岐的身上反射着诱人的光亮。</P>

只见王鸣岐肩膀左右抖动,身子随着鼓点晃动着。</P>

“咚咚隆咚抢,咚咚隆咚抢。”</P>

王鸣岐动不动的还打出一个大家从来没听过的节奏,惹得其他人笑骂,因为王鸣岐一变节奏,锣和嚓没变过来。</P>

王云山歇够了,又接过了儿子手中的鼓槌。</P>

杨晓翠赶紧把衣服递给王鸣岐,王鸣岐光披上了外套。</P>

“我十来岁的时候,每次逢年过节,都要敲锣打鼓扭秧歌,自从包产到户后就停了。”</P>

王锡仁说道:“十几年没敲了,刚才我跟建国去大队看了看,秧歌衣服都烂了。”</P>

“锡仁爷爷,明年咱再置办起来,我到现在还记得您扮的大头娃娃呢。”</P>

王锡仁嘿嘿笑了起来。</P>

王锡顶一过世,王锡仁就是村里辈分最高的男性了,但还不是年龄最大的人。</P>

也许只有这些人才记得每逢过年过节敲锣打鼓的盛况。</P>

如果不是王鸣岐带领着大王庄打了一个翻身仗,大王庄依然按照他以前的节奏,喜庆归喜庆,但总差了三分味道。</P>

如今不一样了,人人看到了奔头,人人脸上散发出真心的笑容,希望这样的日子长长久久。</P>

杨晓翠笑道:“哥,你说以后庆庆和咱儿子会不会打鼓啊?”</P>

“一定会,也不看看他们的爹是谁。”</P>

王素玲在旁边说道:“嫂子,您放心,只要是玩的,我哥不教小侄子,我爹也得把他的手艺传给孙子。”</P>

王素新和王雪娇哈哈笑了起来。</P>

敲锣打鼓一直到天黑了,大家才散去。</P>

送走了王云青一家子,王鸣岐回到家时,果然被王素玲说准了。</P>

王云山正手把手的教王庆敲鼓,这门手艺不会失传了。</P>

晚上睡觉的时候,杨晓翠说道:“哥,我发现爹还挺会玩的。”</P>

“只要是玩的,老爷子啥都行,敲锣打鼓,踩高跷,下象棋,打麻将,拖拉机,牌九,甚至台球都会玩。”</P>

“怪不得你下象棋下的好,跟爹学的?”</P>

“是啊,都是他教我的,不过我不会踩高跷。”</P>

“怪不得你跟爹一样,都喜欢玩,就是不喜欢干活。”</P>

这已经不是第一个人跟他这么说了。</P>

王鸣岐已经见怪不怪了。</P>

“希望庆庆和咱儿子不要学你俩,要勤快才行。”</P>

“那不能够,他爷爷他爹都懒,儿子能勤快了?”</P>

“懒还有理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