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魏阿绮又举了一个例子。没错,主人公还是那位辰巳国祖上的某位帝王。</P>
某一日,这位皇帝陛下召见深得圣心的一位年轻法师,兴来发问:“老弟啊,在龙蛇城住了这么些日子,你可曾见过龙、蛇?”</P>
年轻的法师满脸认真地回话道:“蛇倒是经常见,至于龙嘛,今儿个才刚见到。”</P>
像这般自然流露、不着痕迹,且正中靶心的马屁,拍出来才让人心中舒坦。</P>
某位连续登场的辰巳国皇帝,眉毛一挑:“出场费请结一下,谢谢!”</P>
……</P>
大部分人拍马屁,说白了就是一个字儿:夸。</P>
然而,夸毕竟只是说说好话,难免落个“耍嘴皮子”“无事献殷勤”的俗套,整得好了给对方留个深刻的印象,整得不好反而让对方警觉,觉得你意图不轨。</P>
欲更上一层楼,便要有所进益,从“夸人家优秀”,进化到“听人家的话”,这便是拍马屁的第二层境界。</P>
老规矩,请听例子。</P>
话说子丑国有一权臣,姓甚名谁忘记了,也不重要。</P>
有一天,他路过一竹篱茅舍,与同行之人随口一叹道:“此处真真是田园好风光,遗憾的是,未闻鸡鸣犬吠之声。”</P>
话落少倾,不远处的草丛中便传来了“汪汪汪”的狗吠声,众人笑言这狗子倒是挺会凑趣儿。待定睛一桥,却是工部一郎中蹲在那处学狗叫呢!</P>
如此拍马屁,固然是显得粗暴下作,但却不得不承认,这郎中通过马屁,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忠诚和听招呼,这可比抖个机灵的效果好上太多。</P>
当然,这位工部郎中不久之后,便升至工部尚书。虽说其中有他的政绩之功,也肯定少不了那位权臣的提携。</P>
听完故事的某狗子:“学到了学到了!”</P>
而此时的钱哆哆,疑问又回到了故事本身:“这事情……可有出处?可真是可信?”</P>
再说到拍马屁的第三层,能做到此种程度的,便是真正的好马屁。</P>
要做到让别人听起来,都以为是陈述句,而只有被拍之人,才能于无声处听惊雷,慨叹原来自己竟厉害如斯,随后抑制不住地露出一丝意味不明的微笑,不知不觉间就被拍爽了。</P>
拿商贾举个例子吧。</P>
行商坐贾之人巧言令色,往往会为谋取利益,采取一些坑蒙拐骗的手段,定是会心中不安,求神拜佛也不见得会安心落意。</P>
恰在此时,一个同侪或是一篇文章出现眼前,告诉你:“装纯洁给谁瞧呢?傻子的钱你不赚,自有他人来赚。”</P>
诸如此类的让人在不知不觉间,内心爽翻天的话语或是文章,与拍马屁正是同一道理。它们替你找寻各种各样的借口,证明你所做之事是对的,迎合你各式各样的心态,反复在你耳边念叨:你是对的,你是有理的,你没错呀……</P>
总而言之,便是在你的心理舒适区旋转跳跃不停歇。</P>
身为商贾世家后人的钱哆哆眉头一皱:“怎么有种被冒犯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