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父子相见(1 / 1)

苦海无边 止水1 1525 字 11个月前

原来翁太师明着派韩进忠来探查光复会的情况,其暗中让翁清夫妇领了一匹武士潜入离岛,又让吉二人给王刚下密令,让王刚配合消灭光复会,想用光复会被消灭的消息掩盖大皇子的死。

当日,王刚和韩进忠带领义州守军,把光复会总部围住,弓箭手取出早已准备好的火箭,在王刚一声令后象一条条火蛇直窜入光,四周早安排好了强弩,防备光复会人员从墙上逃跑,王刚和韩进忠刚带领众人破开大门,杀入院中。

自光复会成立,本地官员一直敬若神明,从未表示过任何敌意,几年下来,光复会总部已经没有了防范意识,这一日,累了一天的众人刚要休息,只见四处火起,众人还没来的及救火,只听见院内喊杀之声,官兵早已在四处杀人了,苍茫应战的众人在早有准备的官兵面前实在不堪一击,形成了一面倒的屠杀局面。一时间鸡飞狗跳,女人孩子的哭喊声与官兵的狞笑声、着火声、喊杀声连成一片,院子里死尸成堆、血流成河,简直就是人间地狱。韩进忠杀的有些不忍,默默的退了下来,闭上眼睛不忍再看,突然觉得身体一痛,半尺长的剑尖已在胸前透出。远远逃开的王刚渐渐变得模糊了起来,“为什么?这是为什么?”一直到自己倒了下去,韩进忠一直没想明白这一切的发生究竟是为什么!王刚见韩进忠倒下仰天大笑,“儿呀,为父替你报仇了!”一滴清泪流过王刚脸颊。

离岛风光秀丽,民风纯朴,由于常年以打鱼为生,与风浪搏斗,所以人人好武。

大皇子自从逃离中州皇城来到离岛,把自己锁在屋里,整天长吁短叹,每日里三餐谁也不见,几位老臣多次劝诫,耐何大皇子争位之心已死,一日其召集众人,传出一道旨意,言到:“众位与我一同逃难至此,本应给大家荣华富贵,然吾不欲同室操戈,现将吾之所存金银分发与各位,可各奔前程。”以后再不与众人相见,随同众人见此,除个别人外,都渐生异志,每天都有偷偷逃出离岛之人,最后大皇子身边只有十余人跟随,其余都选择了离开。大皇子也走出屋子,和众人一起出海打鱼。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突然有一天,一支千人队伍乘小舟而来,这在岛上引起了不小的波动。这些人一上岛,便控制了所有的出海口,所有进岛人员都要进行登记,又把岛内常住人口进行了全面登记。开始岛上的人颇有异意,但听说是苏涛住进了岛上的最高建筑——摘星阁,便不但不再有人说话了,而且不少年轻人都申请加入苏涛所带领的队伍。苏涛知道,这一切都是金家父子长期经营的结果。这座岛正是自己先祖所住的小岛,岛上居民也大都是当初追随自己先祖的故人之后。

正当苏涛组织人员在岛上修建防御工事之际,忽有人来报,说有四人来见,其中有金家小少爷。苏涛听刘志聪传来光复会被袭击,立即带领众人回到离岛,保护大皇子,正愁无法得知金成的情况,听得金宝到来,立即让人将金宝等人带到摘星阁,自己吩咐好众人之后也急匆匆地赶了回去。

看到爸爸一瘸一拐地走进房门,苏明不禁双泪直流,上前一步叫了声“爸爸”只觉得嗓子里堵了什么东西,想说话却了。苏涛也鼻子发酸,双手托住苏明的上臂,慈爱地注视了苏明一会,“明儿都这么大了,爸爸都要认不出来了。”说完苏涛向大家摆了一下手,“都坐吧!”转向宝儿,“你爷爷还好吧?”众人把外面的事都说了一遍,苏涛让人安排好张家兄弟和宝儿,独自留下苏明。“明儿,这些年让你受苦了。”说完一把把儿子搂在怀里。

父子俩在一起唠了整整一夜,苏明把自己几年来的经历都向自己的父亲述说了一遍,苏涛听得一会惊讶,一会慨叹,一会微笑,完全沉浸在苏明的经历中,又仿佛回到了自己的青年时代。

听完苏明叙说,苏涛百感交集,即为阿兰为家庭所谅解感到高兴,又为自己的兄弟而痛心,当听说韩进忠知道内情后被害,不禁潸然泪下,自己兄弟的一家人就这样没了。在听到泉州已经起兵,正在与攻打楚州的消息后大惊,真没想到王杰的速度会这么快。想当初自己之所以逃去泉州而没到义州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已无争雄之心,另一方面王杰也是自己的兄弟,即使其知道自己在泉州也不会去加害的缘故。忙问“是谁起的事?”“是忠堂堂主赵宏联合了冰河城主王杰,在泉州起义。其它各州也有义军,但大多因准备不足,不能战领城市,只好到处打游击战。另外,翁清夫妇带人来离岛,但因父亲防卫太严而返回了义州,正在义州调集军队,准备武力夺岛。”“哼,又是翁清。”苏涛双眼发出仇恨的火焰。

“大皇子本无争位之心,我也无称雄之意,奈何众人——哎!我进山练兵其实就是为了躲避此事,没想到这事还是发生了。”

“爸爸,如何才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呢?”

“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如此,则白黑分矣。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尽力于权衡以任事。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余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故内无伏怨之乱,外无马服之患。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如此,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

闻之曰:“举事无患者,尧不得也。”而世未尝无事也。君人者不轻爵禄,不易富贵,不可与救危国。故明主厉廉耻,招仁义。昔者介子推无爵禄而义随文公,不忍口腹而仁割其肌,故人主结其德,书图著其名。人主乐乎使人以公尽力,而苦乎以私夺威;人臣安乎以能受职,而苦乎以一负二。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上下之利,莫长于此。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诛薄罪,久怨细过,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古代善于用人的君主,必定会遵循天道顺应人情并且赏罚分明。遵循天道,就能够少用气力而建立功业;顺应人情,就能够少用刑罚而推行法令;赏罚分明,伯夷、盗跖就不会混淆。这样一来,黑白就分明了。太平国家的臣子,为国立功来履行职守,为公尽能来接受职务,依法尽力来担任职事。做臣子的都能发挥他们的才能,胜任他们的官职,完成他们的任务,而不需要把余力保存在心里,不需要对君主承担兼职的责任。所以在国内没有心怀怨恨的祸乱,在国外没有像赵括那样轻敌冒进的祸患。明君使职事不相干挠,所以不会发生争吵;使臣下不兼任官职,所以各自都有擅长的技能;使人们不为同一件事情而立功,所以不会发生争斗。争吵平息了,擅长的技能表现出来了,强弱之间就不会争胜,如同冰炭不在同一个器皿中一样,天下所有的人不得相互伤害,这是治世的最高境界。

放弃法术而凭主观办事,就是尧也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不要规矩而胡乱猜测,就是奚仲也不能做好一个轮子;废弃尺寸而比较长短,就是王尔也不能做到半数符合标准。假如中等才能的君主遵循法术。笨拙的匠人掌握规矩尺寸,就会万无一失了。做君主的能去掉贤人、巧匠也办不成事情的做法,奉行中主、拙匠都万无一失的做法,人们就会竭尽全力,功名也会建立起来。

所以能让国家富强昌盛,就要有知人善任的贤明的君主,还要有一部好的法律呀!”

“爸爸,如果能建立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的大同国度。老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了。”

“你所说的是大道施行的结果,你想过何谓大道吗?道生万物,道于万事万物中,以百态存于自然,这些要你自己去体会,不同的人对道有不同的体会,因此每个人的成就都不相同,你这个年纪能想到这些,已经很不错了。国家大事不是几句话能说的清的,总之说明白点就是只要有好的法制,不论王候将相,大家都遵守法制,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存在特权阶级,人民的日子自然会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