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活字印刷刘泰也没提出来,因为真没有必要。</P>
但现在不一样了,既然弄出了新闻部,需要每天发布不同的报纸,那么活字印刷术自然也就只有顶上了。</P>
当然,伴随着新闻部到来的也不仅只活字印刷技术的需求。</P>
刘泰给王羲之的死命令就是,给伱三年的时间,从西凉到幽州,我要朝廷的消息,最迟一个月之间之内,就能够顺利的传达下去,要让边疆地区清楚的知道朝廷发生了什么。</P>
刘泰很清除,一个帝国的有效控制范围差不多是一支精锐能够在三个月之内直接开播过去的地方,因为这一支军队到了那里,基本上都能摧枯拉朽的毁灭掉。</P>
但有的时候只要信息沟通顺畅,让地方清楚知道朝廷的意思,那在有效范围内的掌控力会进一步提升。</P>
毕竟在古代最大的问题,就是朝廷与地方的沟通成本问题。</P>
别得不说,一个将领丢到了地方十几年的时间,哪怕你很想要信任他,但时间久了也不知道自己应不应该信任他。</P>
而同样的在地方的将领完全不知道朝廷的风向,结果被召集回去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对于将领来说也有几分的风险,毕竟谁都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到底是什么。</P>
所以,必须要官方自己的口舌,把朝廷的风向向着边疆或者地区传播。</P>
哪怕持一个月的时间也没有关系,总归比边疆疑心朝廷,朝廷疑心边疆的好。</P>
当然,这新闻部所带来的最大震撼,还是世家,因为一直以来大汉也好,晋廷也好,玩的都是精英政治,又或者说有什么事情都是朝堂商量后,才最终下达决定的。</P>
但这过程,或者里面的激烈交锋,基本也就只有当事人才知道。</P>
现在,刘泰让王羲之弄出了这个新闻部后开始变得有几分不一样了。</P>
因为朝堂上谁谁谁在这新闻版面上发表了什么意见,谁谁谁在朝廷中任免了什么职务,谁谁谁真的在朝廷中干了什么事情,这些上到世家豪族,下到黎民百姓全部都知道了。</P>
而位卑未敢忘忧国几乎是汉人们天生自带的觉悟,毕竟他们也很想要知道,朝廷的决议到底是怎么样的,在这个过程之中自己到底是有得有失。</P>
所以莫说世家每天便订阅了一份这种朝廷的报纸,很快民间哪怕不识字的人,也都开始逐渐围着军史听这报纸上的消息,以求自己吹牛时多点原由。</P>
而在这过程中,新闻部卖的报纸每份也就一文钱,即使如此也并不愁卖。</P>
毕竟对真正懂行的人来说,都知道如果自己能够读懂上面的消息,必然一字千金。</P>
当然,很快民间也开始出现了类似的小报,但就事实而言,现在现在的环境中,很多小报纸是存活不下来的。</P>
没办法,刘泰的报纸发行全国,但却切切实实的把销售网络覆盖到了整个大汉,每日销售的报纸至少也有两三百万份,其中还有一些是给成汉与晋廷的人买去的。</P>
毕竟他们也是想要了解现在的炎汉,结果发现自己用心去打听,还不如炎汉报纸上的消息来得清楚,自己好不容易养得细作传过来的消息,未必有这报纸上的消息来得快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