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苏洵的见解(2 / 2)

大家都不想自己的利益受到伤害,大家都想,把利益掌握在自己这边。</P>

如果,用什么条件,让大家都满意的方案就好了。</P>

曾经,苏洵也想了很久。</P>

以他的能力,是想不出来的。</P>

最终,还是阿雪想到了。</P>

所以,那天他们就在御书房聊了很久。</P>

才得到最终的满意的结果,最后,苏洵在阿雪的提议当中,慢慢的解决了,巴国的内部的问题。</P>

具体什么方案,还是要细说。</P>

魏踏雪当时她也分析着当时的国情,她想到有点像一个大家庭,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P>

只是把大家庭,扩大成一个国家而已。</P>

所以,问题就好搞定了。</P>

怎样才能让一个大家庭的人,都满意,她也想了很久。</P>

所有的人,都想自己利益最大化,不想自己利益受损。</P>

那怎么办到呢?又不损害双方利益,又让所有的人都满意。</P>

魏踏雪一直在想,一直在想,怎么做。</P>

如果,她是其中一员,她会怎么做。</P>

她代入角色的思考这个问题,她会怎么做。</P>

最后,真的被她想到了。</P>

如果,一个大家庭,那就必须有一个说话有分量的人出现。</P>

这个说话的人,必须让所有的人都信服的人。</P>

现在苏洵就是这个让所有信服的人,接下来就是,让他怎么平衡大家的利益。</P>

不过,要把这个利益平衡的话,就要做到一碗水端平。</P>

但看,目前巴国的情况,很难一碗水端平。</P>

他们两方经济不对等,因为原始的巴国老百姓,他们对经商不是很懂。</P>

都是做着传统的手艺活,后来进去的巴国老百姓。</P>

他们的民族比较聪明,很喜欢赚钱,还非常冷酷无情。</P>

只要谁阻挡他们赚钱,他们就杀谁。</P>

在利益面前,没有人性。</P>

只要钱到位,啥事都敢做,没有什么道德底线。</P>

就是因为有这个德性,所有的国家才不敢接收这些人到自己国家来。</P>

毕竟,留这些人,是一大隐患,对本国的老百姓造成伤害。</P>

当时的巴国的皇帝,就是一时心软,接收了这些老百姓。</P>

所以,现在这个隐患出现了。</P>

目前,是想办法搞定先。</P>

魏踏雪想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理念。</P>

就是说,那个区域的老百姓保留他们的生活习惯。</P>

另外一边的老百姓,就保持他们传统文化,大家画一条线。</P>

这边是大国的巴国老百姓居住,按他们以前的信仰继续生活下去,另外一边,就按他们后来居住老百姓信仰继续生活下去。</P>

相当于,一个国家,两种信仰。</P>

但,这个信仰,可以包容,又可以融合在一起。</P>

这样大家,不会,因为刚开始的利益,让所有的人,赔上自己性命,又可以,让所有的老百姓,按原来的生活生活。</P>

就是这样,魏踏雪把这个方案,让苏洵去实行。</P>

真的,搞定了巴国内部问题。</P>

现在所有的巴国老百姓,都接受了,这样的制度,大家都相安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