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六月,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陆庄氏家正在收小麦。</P>
村民们望着地里已经发黄的小麦,还有那金黄色的麦穗,大家的情绪空前高涨,这是丰收的喜悦,也是成功的喜悦,更是大启朝农业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标志着南郡的老百姓每年能多种一茬小麦,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又多了一层保障。</P>
陆镇山背着双手笑眯眯地看着面前的麦地,心里非常的高兴,看来农家人的日子又能好过了不少!</P>
“明成,你在哪里买的麦种?我看这小麦的产量,要比咱们以前种的要高。”</P>
“我和玉兰在县里碰到了一个番邦人,从他手里买的。当时我看这麦种饱满,觉得不错就买回来了。”</P>
陆镇山心想,可真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P>
“明成,这些麦子收上来之后,你想咋处理?”</P>
“我想留着做种子。”</P>
“既然这样,等我想种的时候,就用你家的。”陆镇山现在就想种,可天不下雨,种也是白种。</P>
“行!只要陆叔敢种,我就敢卖给你。”</P>
里正看着地里干活的人说道:“明成,你看这天一直不下雨,咱们村的饮用水全靠大禹河,要是此河一断流,大家可就完蛋了!”</P>
“陆叔,看来咱们得另做打算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P>
“你说的有道理!”</P>
“陆叔,有空号召村民挖两口井吧。我听说有的村子缺水缺的非常严重。”</P>
“等这两天你家收完庄稼,我就组织人打井。”</P>
陆镇山心里纳闷,地里的庄稼靠着大禹河的浇灌也减少了六成左右,可他家的小麦咋长得这么好呢?他是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归功于他家人多,水浇的足。</P>
陆家用了半个月,才把小麦归仓。一共种了五十亩土地,收了五百担左右的麦子。</P>
陆庄氏坐在前厅和丈夫还有陆东说着事:“当家的,咱们明儿个去如意山庄看看吧,我有点不放心那里。”</P>
“行!咱们明儿个吃过朝食就走。”</P>
“爹,娘,地里的小麦都收回来了,咱们接着种点啥?”</P>
“大郎,咱家东边的小河沟还没干涸,你明儿个带着他们把东边的那块地收拾一半出来,种点萝卜、菘菜、辣椒吧。别处的土地,咱们就不种了。”</P>
“行,听娘的。”</P>
“第二天吃过朝食,陆庄氏交待陆东看好家,便和丈夫出发去如意山庄了。”</P>
夫妻俩驾着马车,奔驰在官道上,那迎面而来的热浪扑面而来,让人喘不过气。</P>
路两边的树木,早已经失去了活力,原野上的杂草也已经没了原有的绿色,到处是一派荒凉的景象。</P>
偶尔路过的行人,也是步履蹒跚,无精打采地行走着……</P>
夫妻俩一进如意山庄的地界,就望向路两边的庄稼,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完了,今年的庄稼真的要颗粒无收了。</P>
村子里连一声狗吠都没有,四周一片寂静,就好像走进了一个没有人的地界。</P>
夫妻俩的心沉了下来,难道村子里的人全都逃荒去了?</P>
陆庄氏和丈夫忐忑不安地来到自家宅子,下了马车,只见大门,小门全都紧闭。</P>
陆庄氏走上台阶,上前扣了三下门环,问道,“有人吗?”</P>
很快脚步声越来越近,小门被人从里面打开。</P>
曹国栋一看是主家过来了,忙上前施了一礼:“老奴拜见老爷,拜见夫人。”</P>
“不必多礼。曹管事,你把马安顿一下吧。”</P>
“老奴遵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