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人出了李宅,赵平荣对苗辄说:“要不要把李家家眷带回去审审?”</P>
苗辄摇了摇头,随即否定道:“皇上只是下令查清李至刚贪赃受贿一事真伪,他现在还不算罪犯,我们没权利提审他的家人。”</P>
赵平荣道:“那我们现在怎么办?”</P>
苗辄道:“调查他最近这段去过哪?和什么陌生人交流过,再问问周围的百姓,这李家有没有过什么反常的举动。”</P>
果然,这一查还真查出了一条重要线索。据附近百姓讲述,前两年经常有一些衣着破旧甚至褴褛的人来过李大人宅子。刚开始,百姓们还以为就是一些叫花子之类的来要饭啥的,可是每次这些人都被请了进去,出来还大包小包的出来,人们这才觉得这些人不简单。</P>
赵平荣拿着这个线索找到李至刚的续妻张氏与她印证。</P>
张氏说确实有这么个情况,那些人都是李至刚的家乡父老。因为前些年松江府华亭县遭遇水患,后又遭蝗灾,致使当地百姓颗粒无收,饿死者数不胜数。这些百姓得知我家老爷在京做官,所以来此求口饭吃。</P>
对于张氏说的这个事,赵平荣也知道,这点他可以确定张氏没有骗他。赵平荣记得当时朝廷正在用兵出征安南,国库一时拿不出多余的钱粮救济灾民,只得鼓励当地府县自救,可当时整个松江府都遭了灾,知府根本救不过来。于是松江知府直接进京找到户部官员,请求给自己拨粮,结果自然是没有。不过后来户部还是协调直隶其它十七个州府借粮给松江府,将来收成好了再还,这才使松江知府在闹下去。</P>
“那你们除了施饭以外,有没有给其它的东西?”</P>
“比如银两”,后面四个字赵平荣特意加重了语气。</P>
张氏吓了一激灵,连忙摇头道:“没有没有,大人没有,我们哪有多余的银子给他们,大人明察啊!”</P>
赵平荣接着说道:“可有目击者说他们出去的时候可都是大包小包的出去的,你还敢撒谎。”</P>
“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啊大人。”张氏吓得跪在地上磕头哭了起来。</P>
这时一个婢女跑了过来,对赵平荣说道:“大人,我知道。”</P>
“哦!”赵平荣意外的看向那个婢女,“把你知道的都说出来。”</P>
那婢女说:“每次老爷老家来人,老爷都会叫我给他们收拾几件旧衣服给他们,因为他们的衣服实在破的不堪入目,我们老爷是个爱面子的人,老爷说他们这个样子有损家乡的形象。”</P>
赵平荣有点不相信,既然这个李大人这么爱面子,又岂会只送点衣服,这也太没面子了。</P>
可赵平荣当了这么些年锦衣卫,什么样的人他都打过交道,这主仆二人的表情不像是在撒谎,看来还得去诏狱问问李至刚他自己。</P>
诏狱里,李至刚倒是一点也不见外,像是在家一般,吃睡如常,这会还在美滋滋的睡午觉呢!</P>
赵平荣一脚踢醒了李至刚,李至刚被突然踢醒,心里很是不爽,他翻身怒骂道:“谁啊?这么不长眼。”</P>
赵平荣被李至刚这么一吼,竟一时懵了,因为他还从未在诏狱里见过如此猖狂的人。进了诏狱,即使无罪也有三分罪,别说他一个试百户了,就算一个普通的力士,在他们这些犯人面前,那也是天王老子的存在。</P>
这李至刚竟敢在这里耍三品大员的脾气,李至刚可不惯着他,直接叫力士把他架了出来。</P>
李至刚被绑在十字木上,又被人泼了一桶冷水。诏狱里本就阴冷,加上这一桶冷水下去,李至刚更是冷的浑身打颤。</P>
“李大人清醒了吧!咱们现在聊聊。”</P>
“你想问什么?我都说了我是冤枉的。”</P>
“冤不冤枉,你说了不算,我说的才算。”</P>
“说说你是怎么将赃银偷偷放在难民的包袱里送走的吧!”</P>
“你,你说什么?我听不懂。”</P>
“你以为我不知道你把银子藏在那些难民的包袱里分了的是吗?要我把那些人找来和你当面对质吗?嗯。。。”</P>
李至刚的心理防线在赵平荣的逼问之下一点点崩塌,赵平荣见时机成熟,再辅以刑具对其进行肉体上的折磨。看着那烧得鲜红的烙铁在自己脸边来回晃动,李至刚甚至都已经闻到了自己的肉香。</P>
他终于绷不住了,说出了全部真相,他承认自己共收了六千多两贿银。但这些银子他一厘也没用,全用在了受灾的家乡上了。</P>
赵平荣将李至刚说的一字不落的记录下来,然后和苗辄一起将其着一呈交上去,最终送到朱棣手里。</P>
朱棣看到赵平荣贪污的数字也是吃了一惊,毕竟这要是在自己父皇那会,他全家人头都不够砍的。</P>
不过朱棣思虑再三,秉持着教化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结合李至刚在此事件中的表现,决定给予轻判。</P>
朱棣下令降李至刚为礼部郎中,并罚俸半年,同时不追究参与编纂永乐大典的相关人员。</P>
对于朱棣的判罚,大臣们虽有些不满,但也不敢说些什么,谁让李至刚这老头在皇上面前会来事呢。</P>
李至刚这人才华是有的,能力也不错,但在这卧虎藏龙,群星璀璨的京城之中,李至刚的才华和能力就显得不是那么突出了。</P>
为了博取朱棣的重视,李至刚开始发挥他的第三特长——献媚。</P>
朱棣刚登基那会,提出的很多政策都得不到大臣们的同意,就在朱棣为此发愁的时候,李至刚以一敌百力怼众臣,这让朱棣很是欣慰,朱棣也因此很照顾他。</P>
也正因如此,朱棣的判罚结果也是在大臣们的意料之中,谁让朱棣是个护犊子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