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舆城,南北不过五里地,东西不过四里地。</P>
虽不能与长安、洛阳等等大城相比,但相较于其他一般的城池已经算是一座不小的城池。</P>
此刻这座城和周边驻扎着四万人马,赵尘带来的三万人和原先张辽留在此地的一万人。</P>
整个城池只有将士,少有百姓。</P>
赵尘想了一个办法,让张宁辛苦跑一趟泰山,将黄巾军那些家属迁过来,成为第一批入驻平舆城的百姓。</P>
等汝南郡完全平定之后,赵尘便会下发通知,请原先是汝南郡的百姓愿意回来的,可以均分土地。</P>
诸葛亮得知赵尘领兵而来,心中莫名的兴奋起来。</P>
年仅十九岁的诸葛亮,比赵尘出道之时还早两年。</P>
他把大军驻扎在阳安城,最接近平舆城与北面张绣大军的地方。</P>
一万大军想要面对赵尘四万大军,一般人看来几乎不可能。</P>
唯独诸葛亮,似乎胸有成竹,不仅不为所动,而且还劝说黄祖一边加固城防,一边等候时机出击。</P>
他还书信给贾诩,道明利害关系,请求相互配合,共同迎击赵尘大军。</P>
贾诩自然答应。</P>
虽然没有与赵尘交过手,但他已经领教过赵尘的计谋。</P>
一人想要独自对抗赵尘的四万大军,确实十分困难。</P>
此刻的许县,有张辽大军一万镇守,贾诩想要突破十分困难,只能等汝南郡有所行动再伺机出击。</P>
建安五年,十月二十三,天气步入寒冷。</P>
赵尘命人点了火炉,专心致志地盯着舆图。</P>
第一次面对诸葛亮和贾诩的组合,赵尘心中不免也有些犹豫。</P>
先前面对之人也有大才者,但终究不及二人才华。</P>
而此二人是东汉末年乃至三国时期数一数二的顶级谋士,诸葛亮还是顶级的内政人才,绝非寻常谋士可比。</P>
一旁的陆逊感受到了赵尘的紧张,上前说道:“先生,这诸葛亮究竟是何人,为何先生如此重视,曾经多次提到此人?”</P>
赵尘回头看了一眼陆逊,微笑着回答:“以后就就会发现,如今此人虽然尚未弱冠,但其才能绝对抵得上中原绝大多数谋士,未来不久之后,便会有一名智者,名为水镜先生,称呼诸葛亮为卧龙。中原地带也会流传一句话,卧龙与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P>
陆逊听之,不以为然:“以学生看来,有先生便可安天下,今后的天下者必定是主公也。至于卧龙与凤雏,学生以为绝不如先生也。”</P>
赵尘忽然严肃地跟陆逊说:“伯言,记住一句话,时刻保持谦逊之心,过去的战绩和功劳都是过去,不是未来。天下大势瞬息万变,稍有不慎便有可能身败名裂。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多向智者、贤者学习,永远不要停下脚步,骄傲地沉浸在自己的功劳簿当中,你可明白?”</P>
陆逊听了,心中颇为震撼,嘴上喃喃自语,重复了一句话。</P>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P>
“先生教诲,学生铭记在心。”</P>
赵尘见陆逊领悟了自己的话,满意地点了点头。</P>
至于应对诸葛亮和贾诩的联手,赵尘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设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