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之后,施丽蝶开始关注他们的精神层面。</P>
她开始建学校了。</P>
施丽蝶还是自己出钱,在封地建设公立学校,男孩女孩都收。</P>
她的学校分成了三类:</P>
第一类,专门收想要读书考科举的男孩儿。</P>
这类人,日后是要输送给朝廷的,毕竟大胤朝的官场也需要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但是施丽蝶的学校,不像古代那样只教科举,还要教德育,也就是所谓的思想品德。</P>
正确的三观要从小开始树立,孩子们在学校里就被教育要做个正直、善良、有原则、且以民为本的好人好官。</P>
虽然日后可能免不了被官场的浮华侵蚀,但是这些东西却不能不教。</P>
至少,这些孩子以后为官,但凡能多想起一些初心,那么这世上就会多一些好官,百姓们也能生活的很好。</P>
第二类,专门收读书没有天分,但却想学手艺的男孩儿。</P>
这类男孩子确实不是读书的料,但未来也并不是只有读书一条路可以走,施丽蝶让他们从小开始学专业知识,为封地做人才储备。</P>
譬如从小学木匠的,长大后可以去祝星河的研发部;从小学算术的,可以去财政部;从小学种地、干农活的,可以去农业部等等。</P>
哪怕学的不精,当不了官,也可以由学校分配,去工厂,或者去做生意等等,不管怎么样,这辈子都不愁没有指望。</P>
第三类,是女校,专门收女孩儿。</P>
她之所以要把男女分开,也是因为这个时代的社会背景,虽说大胤朝民风也算开放,但是男女读书却是不同的。</P>
如果经常凑在一起,就算清清白白,但也堵不住悠悠之口。</P>
对女孩儿的教育,要精细很多。</P>
毕竟在这个时代,男孩子是家里的重点培养对象,资源一般都朝着男孩倾斜,女孩子大多被教导如何相夫教子等等。</P>
所以,在施丽蝶的学校里,她要把女孩子缺失的资源给补齐了。</P>
除了教她们读书识字,还得教她们自尊自爱,教她们追求梦想,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是一辈子把自己困在内宅,围着丈夫儿子转。</P>
同时,也教女子一些手艺,想算账的、想学木工的、想学医术的,同样可以学,和男子一样教,也是为了让她们日后有个安身立命的资本。</P>
女子自己能赚钱了,不管是在娘家,还是嫁人之后在夫家,腰杆都能挺直了。</P>
有钱不慌,有钱就有底气,有钱就能得到尊重。</P>
施丽蝶之所以把教育放在工业、农业、商业之后,这么晚才开始办学校,就是因为她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了。</P>
以前百姓们都挣不到钱,农民们一年到头种地,勉强填饱肚子,大多数人入不敷出,不管男孩女孩,都是家里的劳动力。</P>
哪怕有余钱了,也只会送男孩儿上学,却不会考虑女孩。</P>
但现在,百姓们手里剩的钱更多了,即便没有女孩子帮忙补贴家用,家里也不至于穷的过不下去,更不会卖女为奴为妓。</P>
更重要的是,在经济战的那三年,工厂招女工,已经为女子出门挣钱打下了基础。</P>
百姓们都知道,女子能学会一门手艺,日后是能在公主名下的工厂做事,拿到的月钱不比男人少,因此大家也都愿意投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