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保护前面,不保护后面,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钻头不顾腚”?</P>
“咳咳,因为这钢板为保证足够强度会有稍微有些厚实,比较重。”</P>
“其次就是因为是冲压而成,像弯腰之类的动作会有些不便。再就是我计划这半身铠不仅配备陌刀阵,还会配发给重骑兵,太重了也影响骑行。”</P>
“至于后背,完全可以用沙袋或者熟牛皮防护。至于我的大军,我认为被人从后背开了刀或者射了箭那是一种很耻辱的事!”</P>
听到宋齐鲁这么说,众人才是真正体会到自家老大这是有多痛恨临阵脱逃的人。</P>
先前制定军中六大铁令时就有一条“无令撤退者,斩”!</P>
更不要说,后面延伸出来的像“因个人撤退引起全军溃败”的追究军事责任,所有军功抵消,阵亡者不享受任何烈士待遇。</P>
就是惧敌不前,一次直接去吴老六的“军事法庭”报道,配合调查原因。如有两次直接打包滚蛋充配边塞。</P>
现在倒好,直接取消后背防护!</P>
这招,够狠!</P>
其实宋齐鲁也不是那么狠辣无情,他也给保安团众人各级军官说过,他们有战场临机决断的撤退自主权。</P>
只要所在编制伤亡率达到三成以上,且对局面没有任何改观之效,允许最高长官临时决断选择迂回撤退。</P>
当然了,过后时候必须上交详细报告,并且军法处也会介入调查,如有不符,那最高长官那可就惨了。</P>
但是如果作战前下发了死命令,那就是打的只剩下一个人了,也是不允许撤退的。</P>
最终在众人的一番商讨之下,确定了保安团的基本武器配置情况。</P>
像一名步兵,最基本的配备是:</P>
钢盔一件。</P>
十八发的“蜂窝煤”手铳一把,外加不少于两轮的弹药。</P>
横刀一把。</P>
军刺一把。</P>
霹雳弹(破片手雷)三颗。</P>
骑兵和陌刀兵则是各多一副半身铠。</P>
对于善于射击的兵员,宋齐鲁的想法是安排他们单独成立一个独立连。</P>
让他们使用精度更高一些的,统一制式的长管火隧枪。</P>
战术则是采用“排枪阵”,即第一排半跪式射击,第二三排采取站立式射击。</P>
后面的四五六排则是清洁枪膛和装填弹药。</P>
前面三组射击完成后和后面三组交换枪支或者轮换装填射击。</P>
以保证足够的射击火力和密度,同时还能保障射击不间隔。</P>
但是枪管的加长,在这没有车床的年代,则更是增加了加工难度。</P>
所以到目前而止,长管的火隧枪也不过只有两支试验品……</P>
虽然宋齐鲁一直想把手铳跟刺刀结合起来,弄成后世步枪的形状。</P>
但是在击发式子弹面世之前,这只能说是一个奢望。</P>
采用填充式手铳为了节省装填时间,自宋齐鲁“发明”了定量火药包后,都是采取提前装填模式。</P>
这样“十八响”的手铳,就真正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蜂窝煤”。</P>
这要是想要改装成步枪,跟个大秤砣似的,装哪里都显的不伦不类。</P>
而且重心还不好把握,所以无奈之下宋齐鲁只好放弃了这个诱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