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完颜宗望带兵撤退之时,种师道又提出建议趁金兵“半渡(黄河)之时,用兵击之”。</P>
结果,人家宋钦宗“吃一堑,长一智”啊!</P>
不行!</P>
不听!</P>
害怕!</P>
否了!</P>
李纲也建议启用澶渊旧事,让宋军以“护送出境”的名义,途中伺机袭击撤退的金兵。</P>
但是主和派大臣也不干了!</P>
不行!</P>
不听!</P>
别找茬儿!</P>
都消停点!</P>
于是在黄河边设立大旗,严令宋军不得过河追击,违令者斩!</P>
后来种师道一看这形势的,还是不死心啊!于是又提出的“亡羊补牢”之计。</P>
建议在黄河两岸广设营寨,加强布置“秋(季)防(金)”事宜。</P>
结果宋钦宗看着种师道这“事儿精老六”也是头疼。</P>
于是大手一挥。</P>
好的!</P>
你去吧!</P>
钱粮?这个没有!</P>
兵卒?这个更没有!</P>
光杆的“河北河东宣抚使”要不要?给你。</P>
就这,还最终被主和派以“徒费币帑”的理由给否决了。</P>
从而致使错失良机,放虎归山,最终让金兵又有机会第二次卷土重来。</P>
直到围困开封的金军撤退后,紧赶慢赶的种师中(种师道的弟弟),这才率军抵达开封城下。</P>
他所率领三万西军精锐——秦凤军,最终也与姚古所部一起,被文官弄去解救被金兵围攻的太原去了!</P>
结果摊上一群“猪队友”,最终因“友军”未如约而至,种师中部被金兵所围,最后兵败战死。</P>
其后宋钦宗又换将李纲,让他代替种师道出兵讨金。</P>
李纲本就是文官出身,没有什么军事指挥才能,所以也是屡战屡败……</P>
宋钦宗不得已之下,又重新启用种师道,结果此时局势糜烂为时已晚,种师道也是回天无力,加之年老病衰,致使屡屡失败。</P>
最终在八月份九月初,太原沦陷后,金兵东、西两路大军开始了大举南下。</P>
宋钦宗这次又下定决心的要议和,于是又开始重新重用主和派!</P>
这些议和派官员,直接贬谪了李纲,并严令各地禁止起兵勤王,专心罢战议和。</P>
注意这个词!</P>
“禁止各地军马勤王”!</P>
意思就是说,金兵都堵特么首都门口了,你们各地军马也千万别来救驾!</P>
别让金兵老爷以为我们议和心不诚……</P>
哎,我又想骂娘了!</P>
怎么会有一群这种混蛋玩意儿?</P>
都特么是猪吗?</P>
吃着大宋的俸禄,死心塌地的为他们的“金人祖宗”考虑,甚至不惜“卖国求荣”!</P>
岂不知覆巢之下无完卵?</P>
国破家何在?</P>
咱就说,被金兵策反或者金人埋伏的探子,他也做不到这份上吧?</P>
这就是文官!</P>
北宋主和派文官的嘴脸!</P>
算了,懒得骂他们了!</P>
此时的种师道,作为北宋官员里为数不多的还有脊梁骨的,但是他也已经有七十六岁高龄,而且也已经是病入膏肓,进入弥留之际。</P>
按照王文说的消息来看。金朝已经于八月又重新发起了第二次侵宋战争。</P>
这次的理由是:</P>
宋朝拒不履行第一次和谈中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P>
并且宋钦宗这“大聪明”,还让人用“蜡丸封印密书”的形式,妄图策反代表金朝出使大宋的原辽国贵族耶律余睹和萧仲恭。</P>
结果这姓萧的,扭头就告诉了完颜宗望,从而事情败露。</P>
所以,又成功的落了口实,给金太宗下诏讨宋预备了一个充足的理由和借口……</P>
八月初, 金军东路军自保定出师,攻打真定府(河北正定)。</P>
西路金军从大同出兵,攻打太原,从而对东京开封形成“钳制合围”之势。</P>
意欲对开封进行第二次包围,一举灭亡北宋!</P>
这也拉开了“靖康之耻”和北宋灭亡的序幕。</P>
西路军的完颜宗翰和东路军的完颜宗望两人共率领十五万兵马,又开始了他们的“撵宋军”的军事竞赛。</P>
此时的金军兵锋最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P>
宋朝的禁军,简直就跟被人追砍的兔子一样。</P>
金军过处,要么溃逃,要么投降……</P>
连个像样的成建制的对抗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