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会盟仪式(1 / 2)

崇祯四年十月初七日立冬这一天,农民军于山西省陵川县九峰山隆重召开了一次全体会议。

出席此次会议的掌盘子有以下列位。

盟主:“铁将”王铁。

副盟主:闯王高迎祥。

王铁派系的有:“革里眼”贺一龙、“扫地王”张一川、“混天星”慧登相、“混十万”马进忠、“花关索”王光恩。

这其中王光恩在去年九、十月间因为粮食问题从府谷跑路没有随大军东渡黄河,所以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年中一直在陕西活动。

但这家伙也不傻,听说陕西入晋援剿的官军回陕之后,果断从神木东渡黄河入晋,于上月底抵达陵川县再次投靠王铁,并于十月初参加会盟。

高迎祥派系有:“过天星”张天琳、“党家”党守素、“整齐王”张胖子(此名疑似非真名)、“大天王”高见、“一字王”刘小山。

王嘉胤余部及其派系有:“西营八大王”张献忠、“黄莺”刘虎山、“七条龙”李安、“闯踏天”刘国能、“射踏天”李万庆、“闯天王”高应登、“改世王”许可变、“老曹操”罗汝才。

张存孟余部有:“八队闯将”李自成、“三队蝎子块”拓养坤、“五队老张飞”张文朝、“六队乱世王”郭应聘、“二队李晋王”李友(此为二代李晋王,第一代李晋王死在了双湖峪)。

“满天星”高汝利(此为张存孟本队残部)、“一队眼钱儿”吴汝义(此与李晋王一样皆为二代)、“四队刑管队”(姓名不详,未随黑煞神李茂春投降的四队余部。)

老回回小团体成员有:“老回回”马守应(二代)、“左金王”贺锦、“乱世王”蔺养成、“改世王”刘希尧。

这老回回的小团体就是日后“革左五营”的雏形,不过作为革左五营的头目革里眼贺一龙现在是王铁的小弟,这个历史上的义军小联盟恐怕便会是以另一种方式出现。

山西本地帮派有:“一盏灯”张有义(活跃在晋南平阳府)、“豹五”王之臣(活跃在晋中太原一带)、“乡里人”刘浩然(活跃在晋东南泽州一带)、“活地草”刘宗汉(活跃在晋南滁州府一带。)

总共加起来包括王铁在内一共是三十六营义军掌盘子,在这义军三十营中有几个是外号重了的,这在明末也是一种很常见的情况,毕竟那年头又没有Id注册机制重号是很正常的。

这农民军一路过来老打败仗,作为义军的掌盘子相比于下面的大头兵阵亡率要高的多,所以义军内部换掌盘子不是件稀奇的事,总不能换一个掌盘子就换一个外号吧?!

这前任掌盘子好不容易把招牌打出去了,在继任者换一个商标谁认你?!

还有就是这些掌盘子的外号也未必是他们用的第一个马甲,有很多是继承前人的,这种做法主要是继承者资历威望不足需要借前人势才这样干的。

此次义军会盟也算是完整的复刻了历史上的一幕,本来主持会盟的是“紫金梁”王自用,不过现在换成了“铁将”王铁。

总的来说没什么太大的变化,人还是那些人,面对的形势还是那个形势,历史的轨迹在被王铁这个穿越者干预过一次后,又莫名其妙的修正了过来。

...

陵川县,九峰山下。

会盟的地点还是在几天前吃席的那个村子,并且还是那个村口的打谷场上,不过今天没有在帐篷里面开会,而是露天开会。

现在已经入冬了,虽然现在才十月份但是有的身体不好的棉袄都已经穿上了,而今天正好也是风和日丽,既没有刮大风也不是阴天,而是一个大太阳,所以王铁干脆就不支帐篷就露天开会晒晒太阳。

铁营在打谷场上筑起了一座高台,这座高台也就是农村唱戏的时候搭的那种台子,不过今天也确实是王铁他们在台上“唱戏”其他的人在下面看。

这座高台高度大概也就一米多,宽度20x20米的一个正方形台上,之所以搭的这么小,主要是上面坐的人也不多,就这三十六营的掌盘子,在台下的则是各路义军中的中高层军官以及来看戏的吃瓜群众。

别小瞧这些“吃瓜群众”,这些可都是陵川县一些有头有脸的秀才和童生,甚至还有泽州那边慕名而来的读书人,在会盟之前铁营已经将消息散布了出去,所以这些人才能遇到这种“盛况”。

这明代的读书人多有写“评书”、“戏文”的传统,但凡科场不顺,不能靠当官挣钱的,也就靠写这些东西来挣两个钱贴补家用。

而如今这么好的一个创作素材他们没有道理不来实地观摩,而王铁他们也是乐见其成,这些人将他们的“光辉事迹”写成“评书”、“戏文”传播出去也算是给他们打广告。

如此一来简直就是两全其美皆大欢喜,真正的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王铁他们这些绿林好汉得到了“名声”的传播,而这些穷秀才读书人得到了银子,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这座高台的方向是坐北朝南,王铁的帅座是一张太师椅,椅子上面铺着一张铁营的弟兄连夜进山里打的一只金钱豹,之所以不打老虎主要是太行山里好像没有老虎,只有金钱豹,所以也就凑活着用一用。

王铁的帅座背靠北边面朝南边,其他三十五营掌盘子则是按照实力大小排座次分列在左右东西两边。从台下往上看,一眼就能看出来谁是老大谁是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