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宁远虽然昏聩无能,却也是饱读诗书的读书人,听了朱标的诗也忍不住拍手叫到:“好诗,太子殿下真是好诗啊!”</P>
“那还用说,咱太子殿下,写的《卜算子》、《满江红》、《渡情》,哪一个不能流传千古?”</P>
“久闻太子殿下一首《渡情》请来了浙西四贤助阵,《卜算子》让徐侧妃倾心,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P>
吟完诗,听到人们如此崇拜自己。</P>
朱标才想起,这是于谦、于少保的诗,这个年代于谦还没有生出来。</P>
抄来的诗,还被人如此夸奖,朱标都有些不好意思了。</P>
“哪里哪里!”</P>
这石灰吟表面上是在说石灰,其实是借物咏志,表现了诗人追求高洁的崇高理想。</P>
激励人一身正气,和积极进取的精神。</P>
朱标这样说,就让马宁远觉得他是谦虚。</P>
“太子的诗也是朗朗上口的佳作,将来必定流芳千古!”</P>
擦!</P>
一不小心,又抢了别人的着作权。</P>
大军走了很久,才找到一个烧制石灰的窑矿。</P>
这是一个中型的石灰窑,里面有小一百个矿工正在忙着作业。</P>
有的光着膀子,挥舞大锤子,在砸石头,有的在用箩筐搬,有的在烧制石灰。</P>
窑主看见来了这么一支大军,连忙跑过来,点头哈腰的说:“军爷,您来了!”</P>
听到这窑主叫堂堂的太子殿下军营,马宁远就指正他:“什么军爷,这是咱···”</P>
马宁远还没有说完,朱标就说道:“我是燕山左卫指挥俭事牛犇。”</P>
虽然马宁远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这牛犇和朱标有什么关系,但很是本能的附和:“啊对,这是我们牛将军,应天来的贵人!”</P>
虽然是窑主可是日子过的并不富裕,他满脸都是灰,而且身形佝偻。</P>
他很会来事,听说朱标是应天来到,连忙点头哈腰的说:“是,请问贵人找小人什么事?”</P>
“你叫什么名字?”</P>
“回大人,小人于敏!”</P>
“于敏?”</P>
听说老头是于敏,朱标忍不住打量起这个老头起来。</P>
我刚刚吟完于谦的《石灰吟》,不会是他老子来替儿子出头了吧?</P>
不对,于谦我没有记错的话是洪武末年人。</P>
别说是于谦,就是他老子现在还是个小蝌蚪,这老汉应该就是他爷爷的老子,没错是他太爷爷。</P>
于谦可是个大英雄,也是明粉所津津乐道的,对于谦的崇拜仅次于老朱,和张居正、海瑞不相上下。</P>
于谦的祖爷爷原来是烧石灰的,怪不得他一身硬气,铮铮铁骨,原来从小就在这种条件下长大。</P>
朱标也不由得不肃然起敬,他拉着老头的手说:“老人家,这石灰窑,我们金牛卫要征收了!”</P>
“啊!”老头吓得跪在地上,连忙求饶:“官爷!老汉和乡亲们生在这穷山恶水间,这里种啥啥不长,只能还乡亲们在这深山老林中,烧些石灰,拉到山外面去卖。您要给收了···”</P>
于谦还在苦苦哀求,跟着朱标一起来的马宁远不乐意了。</P>
“废什么话,牛指挥说要征用你们的窑就要征用!”</P>
其他的的矿工察觉到异样,就都围了上来。</P>
他们都是搬运工,所以手头也没有什么工具,可是听说有人要抢他们的饭碗,都是不答应。</P>
矿工们常年搬运石头、石灰,都有一身的腱子肉。</P>
而且他们浑身都是石头粉,近卫军怕他们伤了朱标,就抽出刀来,护在朱标身边。燕山卫的士兵,也抽出了兵器。</P>
“统统拿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