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太子监国,四项工程(2 / 2)

从此之外,还可以发展造船。朱标救了水军大将廖永忠一命,他也算使太子的人了。</P>

这些年,无论使打方国珍、福建的陈友定,还是后来攻打西蜀,廖永忠一直都是作为汤和副手而存在的。</P>

可是,实际上汤和是作为监军而存在的,真正出大力的还是廖永忠。</P>

老朱自己都说,廖永忠鞠躬至伟。要不是他有历史问题,以他的功劳妥妥的</P>

现在造好船,对付东南沿海的倭寇,岂不是美美的?</P>

朱标做的这些时期,虽然说对后世影响很大,在李善长看来,却不过是小孩子胡闹。</P>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小女子不可一日无钱。朱标是监国,只要小朱标能放权自己,对朱标胡闹也是听之任之。</P>

除了炼钢、造水泥、造船之外,朱标还做了第四大工程--创办传媒中心。</P>

作为穿越者,朱标深知文化传媒的重要性。</P>

人嘴只有两张皮,再多的话,也只能和身边的人说。</P>

传媒不一样,它有生死人,肉白骨的力量。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P>

就像是脍炙人口的杨家将,薛家将,都被一代代说书人,戏曲人捧成大英雄。</P>

陈世美,潘仁美就成了他们流芳千古的绊脚石。</P>

老朱一家之所以各个是奇葩,就是拜后来的修史狂人潜龙所赐。</P>

所以这一世,朱标要实现自己的抱负,就要先掌握舆论。</P>

这报纸、杂志可比那些说书人传播的广泛多了。</P>

报纸和杂志办哪一个好呢?</P>

首先大明王朝遍地都是文盲,老百姓识字率不高。</P>

就算是读书人,大多数也都是穷得叮当响,指望他们订购报纸这种新事物,那真是难比登天。</P>

报纸要能办下去,最起码不能亏损。</P>

其实,这个是一个农耕的时代,人们生活比较单一,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P>

既没有生活素材,也没有足够的新闻记者。</P>

况且,以当时的技术,也没有上好的新闻纸。</P>

办报纸的困难重重,时机也不成熟,也不会有市场,最后朱标就决定办个杂志比较实惠,还是从办一份儿童刊物开始。</P>

办儿童刊物有诸多的好处,《三字经》上面都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P>

通过儿童读物,可是教化孩子们的思想,可是能潜移默化影响一代人。</P>

少年强,则大明强。</P>

改造国民的思想,可比造两艘大炮强多了。</P>

况且世界上,最好赚的钱,就是女人和孩子的钱。</P>

只需要,在一开始的时候,免费赠送孩子们几本,让他们养成阅读的习惯,以后就不愁,这小人书没有人买。</P>

在自己赚点小钱钱的同时,还可以宣扬自己治国理政的思想,简直就是一举两得。</P>

作为穿越者,脑子里有许许多多的儿童读物:像《狮子王》、《西游记》、《虹猫蓝兔七侠传》等等,小朋友们喜爱的产物。</P>

该创办什么样的读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