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生财有道(2 / 2)

老朱的核心班底是淮西文武,他们在大明的建立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可是也逐渐居功自傲,多有不法,养成了骄兵悍将之势。</P>

为了制约淮西文武,大明建国之后,朱元璋就把杨宪安插到中书省,用以制约日益膨胀的淮西勋贵。</P>

北方战事未平,中书省的主要职责是为前方筹集军需粮饷,所以中书省,乃至应天还是李善长老相国说了算。</P>

朱标只是一个挂了名的监国,跟着李善长学习辅政。</P>

老朱叫标榜勤政爱民,所以不像元朝和其他诸侯横征暴敛,而是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P>

虽然轻赋税、薄徭役,可是作为生财小能手老朱不怎么缺钱,反而很富庶。</P>

老朱第一个财路当然是盐业,朱元璋在建国前,以及建国初期,制盐还是严格的管制。</P>

元末明初,虽然有晒盐,可是制盐的主要方法还是煮盐。</P>

老朱治下的盐矿实行严格的“灶户制”,所谓灶户,就是官营制盐手工业。</P>

只有灶户才能允许从事盐的生产,缴纳一定额度的盐,还要把余下的盐收归国有,由官方进行运输、买卖。</P>

灶户制使得盐从生产、运输到贩卖,都是实行严格的官营,确保每一分钱都流到官府的口袋。</P>

柴米油盐酱醋茶,食盐作为一种必需品,老百姓的生活都离不开食盐。</P>

食盐的严格管控,为老朱带来了滚滚的财富和军费。</P>

食盐管制赚的只是普通老百姓的钱,那些肥的流油的狗大户,却没有伤筋动骨,依然是吃香喝辣。</P>

讨饭出身的老朱对这些狗大户,是恨得牙根痒痒,恨不得一口气吃了他们。</P>

早在龙凤四年的时候,老朱就下过军令,不管是老百姓还是狗大户,秋毫不犯。</P>

如果老朱就会这样放过这些狗大户,那你真的把老朱当成善男信女了。</P>

人老朱是不会派大军到狗大户家里烧杀抢掠,却依然有办法放狗大户的血。</P>

老朱对付狗大户的办法就是开设妓院,让吴语浓浓的姑娘的裤腰带把这些牛鼻子拴住,让狗大户乖乖的把钱掏出来。</P>

这些为富不仁的狗大户,平日里让他们出点血接济穷人,或者是出点军粮,就跟要他们命一样。</P>

一看到那一个个花枝招展的姑娘,他们连路都不会走了。</P>

别看他们都有钱,家里有使不完的侍妾,可为何还要拿着大把的银子往妓院里扔?</P>

还不是应了那句俗话: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家花哪有野花香?</P>

再也怨不得别人,还是男权思想作祟。</P>

娶老婆都要求是贤良淑德,出嫁之前冰清玉洁,出家后要三从四德,不准做对不起自己的事情。</P>

这就使得很多媳妇都很木讷,没有灵性。</P>

不管是谁搂着一个木头睡觉,都会打不起精神来。</P>

妓院的姑娘不一样,她们迎来送往,礼义廉耻在她们身上是不存在的。</P>

久经沙场历练,一个个是练就了骚浪贱的本事,极大的挖掘男性的荷尔蒙。</P>

他们手里一旦有些糟钱,就开始源源不断的往妓院跑。</P>

自从管仲开创出国家大妓院这个暴利行业之后,历朝历代的妓院都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