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了大哥的好事,张士信也不好意思了:“大哥,我看你累了,所以让你歇歇。”</P>
张士诚也没有责备他,整个东吴都丢了,就是逃出去,他又能去哪里呢?</P>
这也是张士诚最后的余晖,两次突围都没有成功,士兵的精气神也没有了。</P>
那么多人为了张王而死,他们也尽力了。</P>
虽然他们之后又多次打退徐达的进攻,可人心思变,将士们的精气神不如先前。</P>
很多士兵翻墙投降,平江被攻陷已经是时间的问题。</P>
最终在1365年,徐达、常遇春先后攻破平江城门,破城而入。</P>
虽然有不少将领选择和西吴军巷战,誓与张士诚共存亡,可是投降的毕竟是占多数。</P>
比如他的军师施耐庵,看着满城到处乱跑的士兵和百姓,他找到了张士诚。</P>
张士诚披头散发,颓然的坐在院子的台阶上,手里拿着一只摔破的酒壶,早就没有了往日的威风。</P>
“张王!”施耐庵恭恭敬敬的给他行了一礼。</P>
“你是来抓我去请功的?”</P>
“不是!”</P>
“你是来殉节的?”</P>
“不是!”</P>
张士诚喝了一口酒,凄惨的笑道:“真是好笑,那就是来看我笑话的!”</P>
“我是来辞行的!”</P>
“辞行?”张士诚绝的更可笑了,“你要投降?”</P>
“是!”</P>
“你是来羞辱我的?”</P>
“不是!张王对我恩重如山,我万死不敢羞辱张王!”</P>
“我对你恩重如山,你怎么不去死?”</P>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张王虽然是枭雄,说到底是个反贼,从踏进您军营,成为您幕僚的时候,就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P>
“哦!”</P>
“张王虽然输了,可是您仗义疏财,乐善好施,在自己不富足的情况下经常周济穷人。也就因为这,所以在白驹场起事,一呼百应。”</P>
张士诚听到施耐庵这样说,开始释怀了。</P>
施耐庵接着说道:“您有勇有谋,单凭十八条扁担,就揭竿而起,还打下这偌大的基业,真是英雄。”</P>
“只可惜,这个英雄碰上了臭要饭的朱元璋。”张士诚眼眶湿润,自嘲道。</P>
“您广布德行,礼贤下士。我一介酸儒,您却奉为上宾,言听计从。张王对部下宽容,对百姓仁义,就是城破依然有人慨然愿意为你去死。”</P>
“不要说了!”</P>
“我要说,我欠张王的太多了,这辈子也还不上,我要把您的故事写下来,立着作书,让张王的精神以另外一种形式永生。”</P>
说到这里,张士诚不由得站了起来。</P>
“先生此言当真?”</P>
“不敢骗张王!”</P>
“好,请吃本王一杯酒。”</P>
“谢大王!”</P>
张士诚转过身,想要找酒杯,却什么也没有找到。</P>
最后只能对施耐庵施了一礼,施耐庵则是给张士诚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才出去投降。</P>
张士诚饮完最后一口酒,就去回到内宅,找到其妻刘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