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认为书中字虽少,但是其蕴含学问却如深海。”</P>
“儿臣笨拙,今生能把孝经知行合一,就足矣。”</P>
“好一个知行合一。”</P>
“你有这份坚韧毅力,父皇为你感到骄傲。”</P>
秦皇嘴角露出一抹满意的笑容,脸上神色颇为欣慰。</P>
“儿臣惭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P>
“然儿臣却双腿体惰,让父皇母妃担忧,实乃儿臣不孝。”</P>
秦恒双目微红,一脸惭愧。</P>
“唉痴儿,人有祸福旦夕,人力不可定,此事不是你之过错,不用感到内疚。”</P>
“只要你能一生平安,父皇与你母妃便已经心满意足。”</P>
秦皇一声轻叹,摇头说道。</P>
“儿臣明白。”</P>
秦皇看气氛有些沉闷,不由深吸一口气,转而问道。</P>
“论国策可有读出什么?”</P>
“儿臣学识尚浅,只悟出,江山社稷,当以百姓为先,天下黎民为己任。”</P>
“治国须知,黎民为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P>
“好一个水可载舟,亦可覆舟。”</P>
秦皇一脸惊赞,没想到一些时日未见,这个儿子竟然给了他这么大的惊喜。</P>
要不是他亲耳所听,他真不敢相信这份学识见识,是出自一个少年之口。</P>
“今日你真是令父皇刮目相看。”</P>
“父皇缪赞了,儿臣只是一些小儿之论。”</P>
秦恒神色谦卑道。</P>
“父皇再问你,当今帝王治国,有王道、霸道之分,你认为哪种道更适合治国?”</P>
秦恒听到此话,目露沉思,片刻后,他抬起头来,摇头道:“儿臣认为王道和霸道都不适合治国。”</P>
“哦,为何?”</P>
秦皇一愣,疑惑问道。</P>
“王道以人为本,以德服人。</P>
“而霸道以权为本,以力服人。”</P>
“儿臣认为这两种道都是极道,万物讲究阴阳,极道虽强,但不是最强。”</P>
“所以儿臣认为,治国须用帝道,兼并王、霸两道,此乃最强。”</P>
“帝道…兼并两道。”</P>
秦皇一脸震惊地看着他,心里巨浪滔天。</P>
这番言论,恐怕就是那些当朝大臣,也不能这般答复。</P>
要知道,自古以来,一直都是围绕着王、霸两道争论。</P>
但是至今也没人能够说出兼并二道,于帝王之道治国。</P>
他心中思绪豁然开朗,对于秦恒的才能,感到一丝惊叹。</P>
学识不分年幼,只分先后。</P>
“父皇,儿臣是否说错了?”</P>
秦恒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P>
秦皇回过神来,目光复杂的看了过去。</P>
“父皇没有想到,你在治国之道上竟有如此见解。”</P>
“父皇过誉了,儿臣只是时间充足,多读了一些圣人书罢了。”</P>
秦恒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P>
“你倒是不骄不躁,谦虚有道。”</P>
秦皇心里有些欣慰,小小年纪就有这般心境。</P>
不愧是他的血脉。</P>
“你母妃昨日知道你要进宫,恐怕此刻已经等着急了,去看看你母妃吧。”</P>
秦皇心里突然感觉到一股淡淡的失落,儿子太优秀也不好。</P>
“诺。”</P>
“那儿臣就先退下了,父皇要好好保重龙体,不要太过劳累。”</P>
“嗯,父皇知道,你去吧。”</P>
秦皇嘴角含笑,点头应了下来。</P>
秦恒目光不舍地看了他一眼,随后转动轮椅,准备离去。</P>
身旁一名宦官见状连忙走上前来推动轮椅。</P>
“对了,你母后这些日子身体不适,就不用去探望了。”</P>
身后突然响起秦皇的声音。</P>
秦恒目光一动,轻声回道:“儿臣知道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