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弥是杨安叔父的孩子,二人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杨安得知杨弥战亡,顿时大怒,于是带领3000名将士攻打梁州。
杨安身骑战马,左手持长矛,右手持短刀,一马当先,英勇无比,所过之处,要么梁州将士中矛倒地,要么被短刀削落首级。
杨亮大败,急忙逃回南郑,集结人马3万余,二次攻打杨安。
对方人多势众,杨安无奈,于是只好退守积石关。
杨安原有将士1万人,后来因为邓羌北伐,将5000骑兵抽走,所以此时他手下只有5000名步兵。
梁州刺史杨亮派出大军多次攻打积石关,可是因为杨安过于勇猛,屡次失利。
于是梁州刺史杨亮兵分三路,自己带领大军在积石关与杨安对峙,而派出王凌、周勇二人各带一队兵马,迂回攻打武都郡。
杨安人少力薄,无法同时应对三路大军,于是一边紧急后撤,一边向冉闵求救。
“众位爱卿,你们看应该派谁去支援杨安?”
此时,邓羌出列,拱手说道:“陛下,我推荐一人,可打败杨亮,收复梁州。”
冉闵笑道:“爱卿推荐何人?”
邓羌道:“吕光!”
冉闵听后,心中高兴,于是分配吕光5000名骑兵,即刻出发。
吕光听说之后,心中高兴,于是带领5000名骑兵连夜南下。
半个月后,大军来到长安城,此时雍州牧呼延信已经为吕光准备了大量的粮草和车马。
吕光见后,说道:“梁州地形复杂,车马无法通行,还请大将军为我准备十日干粮。”
呼延信见后,微微一笑,说道:“好吧,不过如此你还要等待几日。”
吕光笑道:“大将军,不用着急,就在这几日时间,我请您助我一臂之力。”
呼延信听后纳闷地道:“你要我如何助你一臂之力?”
吕光道:“大将军,请您为我找来一架单弓床弩,能发射200步的劲弩,并安排10名会拆装组合床弩的技工,可好?”
呼延信纳闷地道:“这是为何?”
吕光道:“秦岭山脉高大,其中有不少沟壑悬壁,我准备用床弩架桥,渡过绝壁。”
呼延信听罢,心中好奇,他还没有听说过用床弩架桥的。
“好吧,五天后,我给你一架单弓床弩和10名技工。”
吕光感谢,同时派出裨将军温亮带领2000名骑兵向陈仓出发,而后经过大散关,高举旗帜,沿着陈仓道直向汉中进发。
梁州刺史杨亮见后,心中惊讶,以为是冉闵派出大军前来支援,于是将主要兵力全部集中至沮县(今陕西省略阳县)一带,而仅留下少数人马镇守汉中。
五天后,单弓床弩已经准备完毕,另有10名技工。
吕光心喜,于是集合3000骑兵,向子午道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