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天刚刚发亮,姚襄还在睡意之中,只听得有人突然闯进房间,大声地喊道:</P>
“都督,他们跑了!”</P>
姚襄听罢,立即起身,揉了揉眼睛,问道:</P>
“什么跑了?”</P>
司马尹赤慌张说道:“城下的桓温大军不见了!”</P>
“什么?不见了,他们到哪儿去了?”</P>
“我也不知道啊!”</P>
姚襄急忙登上西城楼,只见城外空空如野,啥也没有,连半个桓温大军的影子都看不见。</P>
“来人,派出斥候,四下侦察!”</P>
过不多时,200多名斥候骑马飞驰出城,分向四方。</P>
一直到中午时分,一队斥候来报:</P>
“都督,桓温大军向东而去了!”</P>
姚襄听罢,思考片刻,突然哈哈大笑道:“我原来以为秦国司空王堕是个懦夫,不战而退。</P>
却想不到桓温也是个孬种,摆出一副大举攻城的模样,却不想借着夜色跑了,真是可耻至极!”</P>
众人听罢,都是一阵低头不语。</P>
桓温戏弄了众人一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明面上摆出一副大举攻城的样子,而实际上却掩护大军和百姓后撤。</P>
姚襄不以为耻,却骂桓温是孬种,岂不知这是用兵之道。</P>
当然,众人也都心中明白,这是姚襄为自己脸上贴金而已。</P>
此时,长史王亮道:“都督,那我们要不要派出骑兵追击桓温?”</P>
姚襄转过身来,扫视众人一周,却又说道:</P>
“桓温用兵如神,他既然敢于撤退,必然会留下后手埋伏,正好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P>
我们莫要管他,让他自己离去便是。</P>
另外,斥候继续派出,严密侦察桓温动静。”</P>
众人听罢,皆都感觉心中好笑:</P>
刚才姚襄还骂桓温是孬种,不战而退。如今桓温退去,姚襄却连追击都不敢。</P>
二人相比,真是差球不多。</P>
不过,姚襄猜得不错,桓温率领大军后退,怎么可能没有后手呢?</P>
就在洛河边的一处树林之中,桓冲带领着386名玄甲将士隐藏在树林之中。</P>
他们在等待姚襄大军的追兵,只要姚襄敢派出骑兵追击,他们将彻底击败追兵,将他们全部赶到一旁的洛河之中。</P>
可是,一直到天黑时分,除过见到100多名骑马奔驰的斥候之外,却连一个追兵的影子也没有见到。</P>
三天后,1.7万名将士和近5万名百姓顺利渡过洛河,来到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P>
而后桓温令人拆除洛河之上的浮桥。</P>
如此,桓温再也没有了什么后顾之忧,也不怕姚襄大军追击。</P>
又过了三日,大军来到虎牢关(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P>
虎牢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自古便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说法,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乃是洛阳的东大门。</P>
走出虎牢关,便是一马平川的河南平原。</P>
回首虎牢关,桓温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心中犹自惊魂不定。</P>
此番出征,历时五月,先战秦国,后战姚襄,攻守之势数度反转,自己也是数次身陷困境,九死一生。</P>
若非有冉闵相助,10万将士和百姓只怕要全军覆没,自己也要交待到了此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