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宣宣帮她把酿豆腐放碗柜里去,关好碗柜的门。</P>
王俏儿迫不及待把婆婆和大嫂的话学给赵宣宣听,又委屈地说道:“我吃自家的东西,不偷不抢,别人凭什么指手画脚,说三道四?”</P>
“他们想吃鱼,可以去河里钓啊,想吃鸡蛋也有,他们家的鸡难道不下蛋吗?”</P>
乖宝听得似懂非懂,眸子圆滚滚,伸小手帮小姨擦眼泪。</P>
以前在娘家时,好东西都轮不到王俏儿吃,一家人就像排队一样,前面还排着王老太、龙凤胎、嫂子、哥哥、娘……</P>
如今她自己成家了,做自己家里的老大,丈夫赵理勤快又能干,又心疼她,她终于不用排队排别人后面,家里的好东西都是让她先吃。</P>
她刚舒心没多久,新麻烦又来了。</P>
赵宣宣听得叹气,感叹:家家有本难念的经。</P>
如果换作她,吃块鱼、吃个鸡蛋都被婆婆嫌弃和数落,她也受不了。</P>
赵宣宣问道:“以前,赵理说每月要给你公公婆婆一斗米,一条鱼,具体是怎么商量的?”</P>
王俏儿道:“上个月,赵理去跟公公婆婆商量这事,公公说,现在不用给米,等他们老了再说。”</P>
“公公婆婆和大哥大嫂有三亩田,我和赵理只有一亩田,一斗米有十二三斤,如果现在让我们每月给一斗,我们给不起。”</P>
赵宣宣道:“你公公还算通情达理,等赵理回来,你再跟他商量,每月送点鱼和鸡蛋给你公公婆婆,一次不要送太多。就像少食多餐一样,次数多一点,堵住他们的嘴。”</P>
王俏儿点头答应,擦掉眼泪。</P>
忙完厨房的事后,王俏儿去帮阿金嫂喂鸡鸭鹅,又喂自家的鸡鸭鹅和兔子,然后拿起针线活,坐屋檐下,一边穿针走线,一边跟赵宣宣说话。</P>
赵宣宣一看布料的颜色,就猜出王俏儿是在给赵理缝新衣裳。</P>
她笑问:“只给赵理做吗?你自己做过年的新衣裳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