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阳显然也不怕佃户闹,一边争论,还一边给人家倒茶喝。</P>
茶壶水干了,他转头喊菊大娘添茶水。</P>
这种事,王玉娥一般不掺合。男主外,女主内,她坐在屋里做针线活,耳朵听一听外面的动静。</P>
她只希望那帮人别闹得太晚,别吓到女儿和女婿。</P>
然而佃户们的想法却是:地主女儿的心肠比她爹娘软一些,比如上次特意送包子和金疮药。</P>
所以他们特意拖延时间,等到傍晚,等赵宣宣回来。</P>
眼看牛车回来了,赵东阳连忙站起身,催促道:“你们都回去!有什么事,明天再说!”</P>
佃户们不肯走,眼睛也都盯着牛车。</P>
唐风年先跳下牛车,然后转身把赵宣宣抱下来。</P>
赵宣宣看见这么多佃户,心里默默琢磨,脸上露出大大方方的笑容。</P>
她认识自家的每一个佃户,挨个儿打招呼,婶婶、大娘、叔叔、伯伯、爷爷……再加上姓氏,一通喊下来,嘴甜讨喜。</P>
唐风年站在她身边,一边跟着招呼,一边默默记住每一张脸。</P>
佃户们迫不及待,不再搭理赵东阳,专心向赵宣宣诉苦,指望她心肠软,不像赵东阳那么老奸巨猾,能答应他们的请求。</P>
赵宣宣在赵东阳身边坐下来,认真听。</P>
赵东阳看出了佃户们的意图,一边生气,一边放任,因为她希望女儿多见见世面,早点锻炼出支撑门户的本事。</P>
这种本领在千娇百宠中是磨练不出来的。</P>
将来他老了,家里的田地都要交给女儿女婿打理。</P>
如果女儿傻,就会被别人骗。如果女儿软弱,别人就会得寸进尺。</P>
现在他还能在一旁把关,不至于吃亏。</P>
赵宣宣从小耳濡目染,丝毫不怯场,不卑不亢,道:“大家都有难处,我家有,你们也有,你们更难一些。”</P>
佃户们既感动,热泪盈眶,又难受,七嘴八舌,议论纷纷。</P>
“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