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矢在空中密集地飞来,发出尖锐的呼啸。</P>
有的射击在唐军胸口,被护甲挡住。</P>
有的则射击在头盔上。</P>
还有少部分射击在护甲的缝隙之间,对士兵造成了伤害。</P>
“稳住阵地!”</P>
军阵中传来唐军军官的声音。</P>
唐军圆阵中的弓箭手也开始展开还击。</P>
大量弓箭在空中对射。</P>
按照配比,大唐每一个弓箭手随身携带的箭矢数量在三十支到五十支。</P>
不仅仅李光弼的军队是,田承嗣的军队也是。</P>
虽然数量有限,但战争的惨烈程度不是按照时间来推算的,在短暂的第二轮交锋中,双方近距离撕扯起来,变得异常惨烈。</P>
不断有唐军中箭,也不断有同罗骑兵坠马。</P>
双方都快速消耗箭矢。</P>
其中,一部分军阵中,唐军弩箭手趁机出来对同罗骑兵进行平面射击。</P>
这种射击比弓箭手的抛物线射击命中率更高,威力更大,对同罗骑兵造成的伤害面明显更广。</P>
但这种射击有一个短板,敌人是骑兵,当发现这个军阵的长枪临时被撤下,就会开始朝这边冲锋。</P>
弩箭手是不具备防御的。</P>
这种情况,在这个阶段的对峙中上演,双方都紧密地寻找着对方的空隙。</P>
当同罗骑兵朝弩箭手冲击过来的时候,因为距离太近,已经来不及切换长枪手,有一个军阵,一小处快速被撕开。</P>
后面大量的骑兵疯狂地拥挤过来。</P>
口子被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撕开,血肉横飞!</P>
在经历惨烈的肉搏之后,同罗骑兵的冲势被遏制住,失去伸展空间后,只能纷纷再绕回去。</P>
远处不断传来惨叫声。</P>
经过这样的撕扯、试探后,田承嗣才震惊地发现,这路唐军的战力完全出乎他的预料。</P>
能用步兵遏制住同罗骑兵的冲击,这绝对是精锐中的精锐。</P>
哪怕这种遏制只是暂时的,也足以说明这支唐军的强悍。</P>
“李光弼竟然把精锐都留在了这一路!”田承嗣反应过来,“但他以为识破了我的声东击西,就能挡住我了吗!”</P>
“传令下去,围而不攻,困死唐军!”田承嗣传达了命令。</P>
“是!”</P>
大约半个多时辰后,叛军再次转换战术,大量的骑兵开始拉开与唐军的距离。</P>
田承嗣所谓的困死唐军,具体战术操作是指骑兵在一百米之外游走。</P>
这种游走本身能对步兵产生一定的恐吓。</P>
最关键的是,这种距离,在敌人稍微露出破绽,便能随时小规模地对敌人展开快速突击。</P>
一旦这种突击取得战果,周围骑兵就会蜂拥而至,快速扩大战果。</P>
这种古代骑兵对付步兵最简单直接的办法。</P>
但田承嗣不知道,此时已经有另外一支唐军已经逼近这片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