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就牵涉到到底何为忠君呢?</P>
皇帝如果被奸臣误导了,做出一些不利于社稷的决策,让臣子来执行,臣子要执行吗?</P>
是执行,还是帮皇帝纠正过来?</P>
这个问题,在中国历史上,争论了数千年。</P>
无数忠臣良将都在这个问题上踩过坑,不知道如何选择。</P>
眼前的高仙芝和封常清,在正史上,选择了按照皇帝的命令来执行,最后被斩首。</P>
高仙芝和封常清没有立刻回答李倓的问题。</P>
李倓也没有逼着他们表态。</P>
等高仙芝离开之后,李倓问武意:“消息送出去了么?”</P>
武意说道:“早两天前我刚进潼关城就安排人送出去了,现在应该已经到达潼关。”</P>
“好。”</P>
“郎君,长安真的会信吗?”</P>
“会啊,怎么不会。”</P>
“但长安距离潼关并不远,只需要派人核实即可,而且高仙芝必然也早已派人回去送捷报,现在朝廷接到的应该是潼关的捷报。”</P>
“你知道现在最害怕的人是谁吗?”李倓问道。</P>
“是谁呢?”</P>
“杨国忠。”</P>
“杨国忠?”</P>
“安禄山起兵造反是以诛杀他为理由,蛊惑全军,如果长安能杀掉杨国忠,至少叛军内部会快速出现分歧,影响叛军人心。”</P>
武意这才反应过来,说道:“有道理啊!那长安为何不杀掉杨国忠?”</P>
“因为圣人不想杀。”</P>
“圣人为何不想杀?”</P>
“因为杨国忠是贵妃的兄长,杨国忠又是宰相,绝对支持圣人,现在安禄山谋反,圣人的威望大损,朝堂上下早有人提出传位太子,太子党在此时已经抬头。”</P>
李倓平静地说着。</P>
“往日,太子党被打压得抬不起头,没有人敢为太子出头,现在不同了。”</P>
现在确实不同了,正史上,为什么有马嵬驿之变?</P>
其实在安禄山举兵造反的那一刻,李隆基的威望就已经大损。</P>
安禄山南下中原,朝廷就已经有人提出传位太子。</P>
包括李隆基自己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他还是没有主动传位。</P>
安禄山攻破洛阳,李隆基恼羞成怒,把气全撒在高仙芝和封常清身上,其实是找替死鬼。</P>
后来李隆基逃出长安,在马嵬驿突发兵变,是下面人一次情绪爆发。</P>
对于李倓的话,武意似懂非懂地说道:“太子党抬头,圣人为何就不杀杨国忠了呢?”</P>
“因为杨国忠一定会打压太子党。”</P>
“可是杨国忠和郎君是好朋友啊!”</P>
李倓颇有深意地看着武意,说道:“政治场上,哪有永远的朋友?”</P>
“郎君之意是……”</P>
“杨国忠的宰相之位来源于贵妃,贵妃之所以是贵妃,是受到圣人的宠爱,所以杨国忠想要保住宰相之位,只能坚定地站在圣人这一边,他不会允许太子党在这个时候搞事的。”</P>
顿了一下,李倓继续说道:“同样,圣人也不会再这个时候杀杨国忠的,杀了杨国忠,太子党就没有人制衡了。”</P>
“原来如此。”武意不由得感慨政治权谋实在过于复杂,同时也佩服李倓的聪明。</P>
“杨国忠最害怕,如果一旦有传言说潼关破了,或者又有传言说各地都请求圣人诛杀杨国忠,杨国忠会怎么做呢?”</P>
武意摇了摇头,还是不懂。</P>
李倓笑了笑,喃喃道:“会逃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