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旬,驻守陕州的唐军慌忙撤军。</P>
高仙芝命人将一部分物资发放,士兵和民众瓜分之后,便仓促往西撤。</P>
这个案例再一次证明一点:撤退比进攻要难一百倍!</P>
庞大的组织,讲究的是规矩,稳定的是人心。</P>
而军事撤退的时候,军心往往是最薄弱的时候。</P>
更何况是眼下如此仓促地撤退。</P>
即便是高仙芝这样的名将,也无法做到军队井然有序了。</P>
怕是连韩信来了也做不到。</P>
名将最忌惮的就是唯心论:我觉得我可以!</P>
名将最牛逼的地方在于能客观地认识现实情况,根据现实情况来破局。</P>
眼下最重要已经不是井然有序地撤退,因为井然有序地撤退需要提前做很多事。</P>
最重要的是赶紧退守潼关,能有多少人退过去就退多去。</P>
高仙芝和封常清带着一部分精锐以及陕州官员,也是仓促离开。</P>
等安庆绪在四月十六日抵达陕州的时候,发现陕州已经快空了,只有一部分人行动缓慢。</P>
安庆绪向安禄山写了汇报之后,立刻去追击撤退的唐军。</P>
四月十六日傍晚,高仙芝放弃陕州的汇报放在了李隆基的桌案上。</P>
李隆基的脸阴沉得可怕。</P>
边令诚的奏疏是这么写的:“常清以贼摇众,而仙芝弃陕地数百里,又盗减军士粮赐。”</P>
意思是封常清妖言惑众,动摇军心,高仙芝放弃陕州,导致叛军西进数百里,还贪污军粮。</P>
这么说只有两个意思:高仙芝和封常清要么准备投敌,要么准备造反!</P>
李隆基根本没有在潼关放兵马,他听说陕州撤了,一股无边无际的失控感排山倒海一样扑来。</P>
这个时候,杨国忠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的机会来了。</P>
他立刻说道:“陛下,陕州撤军的消息,必然马上传遍朝堂上下,引起人心惶惶,必须要给所有人一个交代啊!”</P>
“陛下,现在敌军就在潼关外,万万不可再干预前线之事。”杨慎矜提醒道。</P>
杨国忠愤怒地说道:“陛下委封常清以重任,当日又亲自为高仙芝送别,还把最好的禁卫军交给他,这两个人都干了什么!”</P>
“陛下,叛军来得实在太快,我军没有时间准备,这不能全怪封常清和高仙芝,他们……”</P>
“够了!”李隆基瞬间翻脸了,“杨慎矜!你居然为高仙芝和封常清说情!你是不是跟他们窜连一起?”</P>
“陛下,臣万万不敢,只是眼下……”</P>
“来人!摘了杨慎矜的官帽,送到大理寺!”李隆基愤怒地吼道。</P>
立刻就禁卫军进来,摘掉杨慎矜的官帽。</P>
“陛下,如此关键时刻,万万不能临阵换帅……”</P>
“住嘴!杨慎矜,不要以为朕不敢杀你!”</P>
杨慎矜被带下去了,杨国忠心中更加开心,总算把杨慎矜这个烦人的家伙干掉了。</P>
杨国忠紧接着说道:“陛下,请立刻罢免高仙芝和封常清,臣以为可以让哥舒翰去潼关!”</P>
杨国忠有杨国忠的目的。</P>
他在对抗安禄山的时候,提拔的是哥舒翰。</P>
高仙芝和封常清属于安西派系,安西派系是属于独立派系,在朝中并没有什么仰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