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惯性如此大?</P>
难道高仙芝和封常清注定要死在潼关?</P>
然后哥舒翰顶替,再来一次灵宝之战的全军覆没?</P>
最后长安城被安史叛军攻破,无数人惨死?</P>
“郎君有何顾虑?”</P>
王忠嗣看出了李倓心中有忧虑,开口问道。</P>
“王公可知高仙芝?”</P>
“高仙芝是安西节度使,我自然知道他,这个人打仗很有本事,但缺点也很明显,有些急功近利。”</P>
说得好听是急功近利,说得不好听是嗜杀、贪婪。</P>
嗜杀在古代的将领中很常见,贪婪也不少见,都是人性所为。</P>
只是高仙芝位于高位,打仗除了能力以外,还有运气成分。</P>
为什么《新唐书》对王忠嗣的评价是这样的?</P>
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自古忠贤,工谋于国则拙于身,多矣,可胜吒哉!</P>
为什么王忠嗣一生打了无数次仗,能战必破、攻必克?</P>
而高仙芝在怛罗斯折戟沉沙?</P>
两个人都是当世名将,区别在哪里?</P>
区别就在于王忠嗣知道什么时候该打,什么时候最好不要打。</P>
高仙芝是打仗能力极强,但也十分自负的一面。</P>
怛罗斯之战,是高仙芝擅杀石国之后引发西域政局混乱的结果,这种时候,需要政治手段和军事手段相辅相成,而不是冒进一战定胜负。</P>
说到底,王忠嗣更稳,更适合做帅。</P>
高仙芝就如同一柄锋利无比的剑,但剑挥砍太猛,有时候会折断的。</P>
所以在王忠嗣眼中,高仙芝急功近利,一点毛病也没有。</P>
李倓也同意王忠嗣的评价,但他心中依然还是想保住高仙芝。</P>
因为西域对大唐来说太重要了。</P>
怛罗斯之战,他李倓日后自有安排。</P>
李倓又问道:“高仙芝被派往陕州做防御,封常清被派往洛阳,你觉得封常清能挡住安禄山吗?”</P>
王忠嗣沉吟片刻说道:“如果换做我现在赶往洛阳,我面对安禄山的兵马,很可能挡不住安禄山!”</P>
“连泰山也挡不住安禄山吗?”元载惊叹道。</P>
在元载心中,自己这个岳父可是大唐第一名将啊!</P>
“打仗不仅仅需要合格的将帅,更需要训练有素的士兵,东京洛阳根本没有可战之兵,封常清我也听说过,此人极具才能,我打不过,他肯定打不过。”</P>
李倓继续问道:“那洛阳被破,陕州能挡住安禄山吗?”</P>
“如果洛阳被破,高仙芝只能撤兵到潼关,因为陕州不具备防守价值,潼关易守难攻,只要在潼关驻防,我们在汴州打叛军的后方,切断叛军后方粮道,叛军必然人心慌乱,此时如果朝廷能派朔方军到河北,河北诸郡必重归朝廷,叛军则被压缩在了汴州洛阳一线,死路一条!”</P>
李倓深吸了一口,王忠嗣真不愧是王忠嗣!</P>
他没有上帝视野,但他看如今之形势,却一目了然。</P>
正确的打法就是要按照他这样打。</P>
“但是这里面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关中的粮食补给。”王忠嗣强调道,“我们企图切断叛军后方,断其粮道,但叛军也必然想断关中粮道,南北运河的重要地方都会有叛军主力,关中人丁密集,一旦粮道被断,必然会人心大乱。”</P>
比起安禄山的叛军粮道被断,关中京畿粮道被断一定更可怕。</P>
因为叛军粮道被断之后,叛军可以四处抢,强行续命一段时间,而关中却无法做到。</P>
最后,王忠嗣说道:“所以大王之前安排从南面调运粮食走扶风,是最正确的一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