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诸位所言,狗屁不通(2 / 2)

李唐以道家思想治国,这不是什么秘密。</P>

李倓所说的这句话,就是道家思想,出自《素书》。</P>

传闻《素书》是黄石公所作,后来传给汉初的张良。</P>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要顺应自然安排,使众生欲求得到满足,这才是德。</P>

至于李重然说的《尚书》,那自然是儒家的理念。</P>

儒家认为德是仁政,这也没错。</P>

只不过,人有一张嘴。</P>

“大王此言差矣,若是满足每一个人的欲望,这天下将会大乱。”</P>

又一个官员站了出来,显然是有备而来。</P>

刘晏扫视一转,其他人那更是蠢蠢欲动。</P>

看来这些人此番前来,是准备与大王论道了。</P>

这扬州大都督可不好当,下面的刺史、县令并非草包。</P>

一个个牙尖嘴利。</P>

若是大王此番论道落了下风,只靠杀人来镇住场面,即便平稳了局面,也是一时的。</P>

要服众,手中还得有大义。</P>

有了大义,才有了人心。</P>

“大王,德才仁政也,与欲求何干。”一个体型枯瘦的官员站出来,虽然容貌羸弱,但那双眼睛却非常有神。</P>

“大王是朝廷派到江东来的,更是圣人之孙,太子殿下之子,大王的言行,便是朝廷的言行,大王的仁德,便彰显了朝廷仁德,大王若是擅杀无辜之人,便是朝廷以威怒笞四方,则天下人侧目,虽有怨而不敢言,社稷垂危。”</P>

元载在一边小声说道:“苏州刺史张志连。”</P>

听到这里,李倓环视一周,说道:“润州刺史,苏州刺史,都出来了,常州刺史何在?”</P>

“下官常州刺史周言卿参见大王。”</P>

“你有何话说?”李倓问道。</P>

一边的元载暗自为李倓捏了把冷汗,大王啊大王,这帮人明显是窜通好了,您怎么还主动让他出来?</P>

周言卿顿了顿,说道:“《论语·子张》,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德乃是品行,大王身为皇孙,言行代表了皇家,历朝历代得天下者,便为大德者,以大德示天下,则天下兴。”</P>

“三位刺史都表态了。”李倓笑道,“今日缺了扬州刺史。”</P>

元载说道:“扬州刺史颜真卿去江夏平乱去了。”</P>

“那真是可惜了,寡人很想听听四州刺史之言。”</P>

李倓话音刚落,又有官员站出来。</P>

“下官丹徒县县令刘正言。”</P>

丹徒县是润州治所,刘正言身为丹徒县县令,自然与润州刺史李重然走得很近。</P>

“请说。”</P>

“下官觉得,德顺乎天,天为大善,体恤万民,不可以言而获罪,大王当遵从天命。”</P>

“还有谁想说,都站出来把话说清楚。”李倓扫视一转,直视每一个人的眼睛。</P>

接下来,陆陆续续都有官员站出来,赞同了刚才那几位刺史的言论。</P>

一边的萧值一直沉默不说话,心里想着,这局面,苦心经营的建宁郡王该不会在此时翻船吧?</P>

“所以你们都认为寡人该放人?”</P>

众人道:“是的。”</P>

“公辅,你有什么要说的么?”李倓突然问道。</P>

元载坐在那里,他也环视一周,突然说道:“下官想说,刚才诸位所言,狗屁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