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大唐第一权相(2 / 2)

杨慎矜说道:“韦兰的口供并不能证明是太子殿下。”</P>

杨慎矜这话一出,一边的李林甫虽然面色如常,但心中却已经暗恨起来。</P>

李隆基沉思片刻,说道:“太子是朕的儿子,他的性情朕十分了解,他不会做出这种事。”</P>

“至尊英明,臣也觉得这是对太子的诬告。”见风向不对,李林甫立刻改口,他的语气还是那么柔和,那么沉定,前后看不出任何变化,“这些人为了祸乱朝纲,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了。”</P>

“这件事你全权去处理吧,朕不想多问了。”李隆基摆了摆手,起身就准备离去。</P>

“是,臣等告退。”</P>

李林甫与杨慎矜离开了兴庆宫。</P>

“杨御史果然是刚正不阿,难怪深得陛下器重。”李林甫赞叹道。</P>

杨慎矜以为李林甫真的在称赞自己,连忙谦虚道:“都是右相提拔,下官才有今日。”</P>

“哪里哪里,某不过是为陛下引荐人才,走吧,韦坚案还有诸多疑犯要审,这段时间就辛苦杨御史了。”</P>

只要李隆基说太子与此事无关,李林甫就一定不会再因这件事找李亨的麻烦了。</P>

李林甫有一个特点:李隆基在没表态之前,对于其他人,他就像一个温文尔雅的恶狼,到处撕咬人,但如果李隆基下了定论,他绝不越雷池一步。</P>

一切都以李隆基为准,忧李隆基之所忧,虑李隆基之所虑。</P>

绝不唱哪怕一个字的反调。</P>

那李隆基举棋不定的时候呢?</P>

当然是顺着李隆基最原始的欲望来。</P>

这是李林甫旧居相位的重要原因之一。</P>

此时李倓已经回到宅院。</P>

虽然没有亲耳目睹,但正如李倓所料,李隆基并不想废太子。</P>

李隆基之所以纵容李林甫对太子党的打击,仅仅只是想将太子的势力打压下去而已。</P>

进了屋,张旸安排人端来肉汤,李倓却还在回想见到李林甫的场景。</P>

李林甫之前只是客套的寒暄,估计现在已经把自己忘得一干二净。</P>

但李倓却对这个盛唐影响最大的权相很感兴趣。</P>

《资治通鉴》里说李林甫口蜜腹剑,表面上是一个极其温文尔雅的人,对任何人都是如此,但背后捅刀子一点也不手软。</P>

很多政敌死之前才知道那致命的第一刀是李林甫捅的。</P>

不过以李倓了解到的盛唐历史,这个评价只限于李林甫的私人品德,不牵涉到他的执政能力。</P>

《旧唐书》里的评价与司马光有很大的区别,《旧唐书》是这么说的:林甫性沉密,城府深阻,未尝以爱憎见于容色。自处台衡,动循格令,衣寇士子,非常调无仕进之门。所以秉钧二十年,朝野侧目,惮其威权。及国忠诬构,天下以为冤。</P>

《旧唐书》的意思是,李林甫在位,喜怒不形于色,非常注重朝纲法纪,他死后,杨国忠说他勾结边帅意图谋反,被玄宗挖坟抄家,天下为他喊冤。</P>

这说明李林甫在位的时候,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奸臣。</P>

应该说,李林甫是一个吏治能力极强的人,在浩渺的公务琐事中,他既能抓住国家的大脉络,也能非常高效地处理各个细节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