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选完成后,将选出不超过30人的候选人,前议庭分成三批,从中选出9个最终候选人。
之后9人轮番发表演讲
之后再从区议员中选举:区长、市议员。
第二种:随机抽取制
首先,从前议庭内随即抽取5个区议员。
之后,随机从本辖区的具备被选举权的公民中,随即抽取身份证后两位,凡是这两位号码的选为抽签候选人,通过抽签选出一定数量的区议员。
每个区每增加30万人随即抽1个区议员。
第三种:自行结社制、推举制度
凡是2000具备选举权的公民,自由自行结社,实名推举的,直接获得区议员席位。
凡是50000具备选举权的公民,自由自行结社的,将自行组成政团,获得被推举人所在市的市议员席位。
凡是10万人规模的工会、工团等社会组织,获得一个省级席位。
凡是100万人规模的工会、工团等社会组织,获得二级政府席位。
当工会、工团等社会组织超过500万人时,可组成政党,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可直接获得国会提案权,且获得国会席位。
(注:当具备选举权的公民通过本制度推举被选举人时,将不再享受辖区选举的权力。)
下图是苏盟目前的大致的政府体系:
下图黑框所涵盖的则是完全公开透明的公职轨道系统。
其他的则不进行公开的组织机构,也会受到限制。
包括苏政委员会最高委员会,但国会选举的国民议会议长,将直接成为最高委员会的“常任委员”。
其他“常任委员”则是从苏委会中产生。
苏委会委员长则在常任委员中产生。
但与议会不同的是,两者的产生并非硬性规定的直接选举,而是半选举半禅让的模糊制度,一般情况下是长期执政加协商推举。
只不过,“议会长”兼任的“常任委员”不具备“被选举权”,但却具备一票否决权和直接弹劾权。
由“议会长”担任领袖的苏政主义军则负责维护人民政府的根本权利宪法的完整。
而目前,苏政还在执政,将苏委会委员长和议会长合并为一个职务:元首,如下图所示:
苏政本人掌握极高权力,甚至凌驾于法律之上。
法律中的苏政主义军和现实的苏政冲锋队,本质上应该按道理是一个东西,都是维护苏政主义和宪法完整的,但是直接由苏政掌握的苏政冲锋队,如果在苏政的指令与宪法本质出现严重冲突的情况下,他们会选择执行苏政的指令而忽视宪法的存在。
不,不对,说错了
苏政就是宪法!